1月16日国内财经看点

华讯活性炭网综合
2019-01-16
阅读次数:493
阅读字体 【

  1、今年将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料达数千亿元

  今年将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料达数千亿元

  2019年我国在投资领域有哪些重点?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昨日表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围绕“建设、改造”这两个关键词加大投资力度,“建设”重点是五个方面。今日本报围绕这些重点投资领域的投资规模采访专家学者给予解读。

  1月15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建设,加快5G商用步伐。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稳投资的重点就是增加有效投资,为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加强新型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和加快对传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改造相当必要。因此,考虑到稳投资的需要,特别是确保基建投资对经济增速支撑作用,预计投资力度将超过去年。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是首次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的主要内容,也正式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列为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今年新型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将达到数千亿元。

  2、中央政治局定调2019年经济工作 释放三大信号

  在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中国经济稳中有变,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的情况下,中共中央政治局13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9年经济工作,传递出三大重要信号。

  总结今年成就:有效应对了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

  对于2018年的中国经济来说,如何应对以贸易摩擦为代表的外部挑战是一条备受各方关注的主线。这条主线从中央政治局的议事日程可见一斑。

  2018年7月,虽然统计部门发布了一份靓丽的经济“半年报”,但面对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一些新挑战开始显现,中央政治局在当月31日召开会议,把对中国经济的判断从此前的“稳中向好”调整为“稳中有变”。

  基于这一判断,中央政治局针对性地提出了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应对策略。

  随后的第三季度,稳中有变的局面已经显化为经济下行压力。10月31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坦承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并进行了进一步的部署。

  对于官方应对外部变局所采取的系列对策,此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给予了肯定。会议指出,2018年,中国有效应对了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各项宏观调控目标可以较好完成,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3、 2018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多增2.64万亿

  1月15日,央行公布的2018年金融数据和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显示,尽管2018年新增贷款同比多增2.64万亿元,多增量是上年同期的3倍,显示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力度在增强,但由于表外融资遭遇强监管而出现持续收缩,表外融资的萎缩量并未得到表内信贷的足够承接,使得去年社融表现并不理想,全年社融增量同比少增3.14万亿元,社融存量增速继续下跌至9.8%,继续刷新有记录以来的新低。

  2018年12月社融增量为1.5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3亿元,增量虽略超预期,但增速下降的趋势仍未改变。从细项看,非标规模收缩趋势不变,其中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降幅有所增大,未贴现承兑汇票规模有所回升。

  对于为何社融存量增速会持续下滑,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社融增速回落的原因,从金融方面看,主要体现为银行表外资金减少,这是结构性去杠杆的结果,也与金融体系风险偏好下降有关。从实体经济方面看,主要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相关行业和债务压力较大的国有企业有效融资需求不足。

  4、我国新一轮科技发展规划加快酝酿

  我国新一轮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提上日程。《经济参考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国家有关“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正在加快推进,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21—2035)也正在酝酿。据悉,2019年相关部门将开展第六次国家技术预测,围绕信息、生物、能源等16个重点领域进行评估和研判,以期为规划编制提供支撑。与此同时,继去年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申报指南公布之后,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癌症、心脑血管和代谢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治研究重大项目也将启动。

  “年前我们单位就正式着手对制定科技单项的‘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准备工作,目前是前期研究阶段。”北京某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向记者表示。他透露,2019年有关科技领域的“十四五”规划调研将陆续展开。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国家“十三五”科技规划陆续进入中期评估、验收阶段,同时此前制定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也即将到期。除了“十四五”科技规划外,时间更长、影响更大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21-2035)也正在抓紧酝酿。“目前要做好历次中长期科技规划总结评估,组织开展规划战略研究,以全球视野、全局思维系统谋划科技创新的思路目标,凝练提出重大任务和战略举措。”上述研究人员表示。

Copyright © 2000-2014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7906号-4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301号  站长统计
电话:138 7885 8538 传真:0771-5553302
邮箱:ac@active-carbo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