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国内财经早间看点

华讯活性炭网综合
2020-07-23
阅读次数:483
阅读字体 【

  1、二季度短缺职业排行公布,营销、快递、服务员最难招!

  二季度100个短缺职业排行公布,营销员、快递员、餐厅服务员位列前三。

  人社部日前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全国招聘求职100个短缺职业排行》,营销员、快递员、餐厅服务员再次成为最短缺职位。

  与一季度相比,进入“排行”的100个职业,从职业分类上看,结构保持总体平稳。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人员合计占77%,仍是市场短缺职业的主体。特别是,排行“前十”职业本期保持基本稳定,只有“装卸搬运工”退出“前十”,“市场营销专业人员”从上期第十三位进入本期第九位。

  与此同时,不同行业的职业短缺程度有升有降。“电器接插件制造工”“电子产品制版工”等电子类相关职业短缺程度有所缓解;“金属热处理工”“铸造工”等传统制造业相关职业短缺程度有所加大。

  此外,从“排行”100个职业看,招聘需求人数从一季度的137.6万人上升到148.9万人,求职人数从一季度的52.6万人上升到74.3万人。缺口数从一季度85.0万人下降到74.6万人,下降12.2%,市场供求关系得到明显缓解。招聘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双上升,市场供求活跃度加大,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实体经济加快复苏的走势。

  2、我国农作物自主品种占95%以上

  农业农村部今天举行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视频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介绍,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正在全国全面实施。目前,我国长期保存作物种质资源超过51万份、畜禽地方品种560多个、农业微生物资源23万多份,位居世界前列。如今,我国农作物自主品种占95%以上,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达到70%以上。

  张桃林说,近年来我国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成效明显。我国应用远缘杂交、基因工程、基因组学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创制了“普冰”小麦、白羽肉鸭等系列新种质,培育推广了一大批突破性新品种,推动农作物品种完成7至9次更新换代,增产幅度均超过10%。如今,我国农作物自主品种占95%以上,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达到70%以上,良种在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为“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提供了重要支撑。

  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种业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通过产业化开发,遮放贡米、若羌红枣、洞庭碧螺春、宁乡猪、清远麻鸡、临武鸭等一大批地方品种在推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打造特色品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通过作物资源鉴定、评价、利用,支撑产生国家科技类奖项超过12项,每年新增经济效益200多亿元。

  如今,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初步构建。我国建立了以作物种质长期库为核心、10座中期库和43个种质圃为支撑、205个原生境保护区为补充的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形成了199个国家级畜禽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与458个省级保种场(区、库)相衔接的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国家畜禽基因库建设已纳入规划布局;农业微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体系初步构建,农业种质资源得到较好保护。国家作物种质长期库新库已于去年初在中国农科院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年底竣工,届时将具备150万份的资源长期保存能力。

  张桃林表示,今后要加快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保护。加快完成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研究启动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行动,有条件的省要率先启动畜禽遗传资源和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调查工作,尽快查清农业种质资源家底,开展抢救性收集,确保资源不丧失。要优化种质资源分类分级保护名录,完善种质资源进出口审批制度,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加大境外优异资源引进力度,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各保护单位要加强资源活力与遗传完整性监测,实现中长期安全保存。

  据介绍,农业农村部已作出安排,目标是力争3年内完成现有农业种质资源登记工作。对登记主体享有知识产权的创新种质、改良种质等,可通过签订共享交流协议等方式,依法交流交换和有条件共享利用,做到家底清、信息明、主体责任明确、共享利用顺畅。

  3、打造营商环境软实力有硬举措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打造营商环境软实力的具体举措。如何应对专业技术人才职称信息跨地区核验需求日益增加、进出口通关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准入不准营”等问题,三部门有关负责人对此作了回应——

  “越是在这样困难的时候,就越要把营商环境这个‘软实力’打造好。”7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三部门有关负责人围绕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相关热点话题作了回应。

  推进职称信息跨地区在线核验

  按照现行职称政策要求,职称评审一般实行属地化管理。但随着人才流动日益频繁,专业技术人才职称信息跨地区核验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行风办负责人吴礼舵表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部署要求,人社部把推进职称评审信息化建设,开展职称证书查询验证服务作为重要改革内容。

  “2018年,人社部印发《职称评审信息化建设方案》,着手建立全国统一标准的职称评审管理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人社部选择了一些应用性、实践性和社会通用性强的职称系列,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积极探索跨地区职称互认。”吴礼舵介绍说,目前该信息系统已经纳入到人社部金保工程二期项目建设中,总体进展顺利。

  下一步,人社部将进一步加快职称评审信息化建设,拟将首批试点的天津、浙江、湖北、广西等地职称评审系统尽快与全国系统对接,推进职称评审数据向上集中,为实现职称信息跨地区在线核验提供有力支撑。

  疫情防控期间,一些缺工企业和一些尚未复工复产企业之间实行“共享用工”,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严重缺工企业的需求。《意见》明确,引导有需求的企业开展“共享用工”,通过用工余缺调剂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共享用工’不改变原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原用人单位应保障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社会保险等权益,并督促借调企业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合理安排劳动者工作时间和工作任务,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同时,原用人单位不得以盈利为目的借出员工。原用人单位和借调单位均不得以‘共享用工’之名,进行违法劳务派遣,或诱导劳动者注册为个体工商户以规避用工责任。”吴礼舵表示,下一步人社部将继续跟踪了解“共享用工”发展情况,督促各地加强对企业“共享用工”的指导和服务,促进“共享用工”规范有序。

  进一步提高进出口通关效率

  进一步提高进出口通关效率,是很多外资外贸企业的普遍诉求。海关总署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党英杰表示,在尊重企业自主选择的前提下,海关总署将大力推进进出口货物“提前申报”、进口货物“两步申报”等改革措施,研究推广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试点,继续压缩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尽可能减少疫情对整体通关时间的影响。

  党英杰介绍说,我国目前有50万家外贸企业、42万家外资企业。从海关总署掌握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44.3万家,虽然比去年同期增加2.2万家,但主要是民营小微企业。外贸企业进出口规模相应缩小,上半年企业平均进出口规模下降8%。

  “我们始终把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作为衡量改革措施实施成功与否的标准,持续提高进出口外贸企业的实际获得感和满意度。以‘提前申报’和‘两步申报’改革为例,这些改革措施是为企业提供一个多元化的通关服务,让企业多一种选择。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采取适合自己的通关模式,有效降低企业进出口货物在口岸通关环节的时间和成本。”党英杰说。

  同时,海关总署将会同口岸相关部门继续推动精简进出口环节的监管证件,简化通关环节需要企业提供或递交的随附单据,推行查验作业全程监控和留痕,允许有条件的地方实行企业自主选择是否陪同查验。

  “我们将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措施,全面梳理已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措施落实情况,研究思考如何通过创新管理,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为企业减负。”党英杰表示,海关总署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推动规范和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降低港口、码头、检验检疫环节收费,督促各地落实口岸收费一站式阳光价格,提升收费透明度。

  企业开办经营更加便利化

  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持续向好,但“准入不准营”现象依然存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局局长杨红灿表示,今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准备在全国范围建立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制度,明确中央和省级两级管理部门及职责,为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对区域和事项全覆盖做好准备工作。

  一是对中央层面设定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作出规定,研究制定全国版及自贸试验区版两张清单。全国版清单原则上把试点分类改革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开,实现改革地域全覆盖。根据自贸区、试验区改革需求,研究自贸区版清单,实行更大力度改革举措。

  二是清理地方层面设定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一方面,组织18个自贸试验区所在省份进一步梳理完善现有清单;另一方面,组织尚未编制地方层面清单的13个省份全面梳理当地设定事项,编制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实现改革事项全覆盖。

  “今年上半年,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但我国日均新设企业数量仍然保持在2万户左右,企业开办经营便利化,在释放创业创新热情、激发市场活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时,杨红灿说,下一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与相关部门密切协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从四方面推进企业开办经营便利化。

  首先,进一步优化企业开办服务。到今年年底以前,各省份全部开通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实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4个工作日以内或更少。

  其次,提升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核名智能化水平。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探索“企业承诺+事中事后监管”,减少“近似名称”人工干预,加强对知名企业名称字号的保护,建立名称争议处理机制。

  再次,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在加强监管、保障安全前提下,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深化电子营业执照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应用;及时总结推广企业电子印章应用的典型经验做法。

  最后,放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场所限制。指导各地进一步释放经营场所资源,尽快建立完善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疫情期间从事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的零售业个体经营者,进一步拓宽其活动的场所和时间,依法予以豁免登记。同时,支持各地在省级人民政府统筹下开展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试点。

  4、国家防总维持长江、淮河防汛Ⅱ级响应

  当前长江中下游和淮河上中游大部江(河)段水位依然超警,防汛任务仍艰巨繁重。7月22日,国家防总维持长江、淮河防汛Ⅱ级响应。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要求长江、淮河流域各地密切监测行蓄洪区运用情况,加强堤防巡查防守,防范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及时处置管涌、塌陷等险情,将受灾群众安置救助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妥善安排好转移群众生活,加强庄台堤坝安全守护,开展转移群众安置点安全隐患排查,确保绝对安全。

  随着雨区北抬,极端强降雨天气增多,黄河、海河流域可能出现严峻汛情。国家防总专门部署黄河、海河流域防汛救灾工作,针对可能发生的超标准洪水,完善防御洪水方案、洪水调度方案、蓄滞洪区运用预案以及抢险救援预案,切实做好蓄滞洪区运用准备,进一步细化实化群众转移安置预案,确保转移及时、组织有序;加强部门联合会商和风险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全覆盖;强化隐患排查,对中小河流、中小水库等薄弱环节和山洪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城市易涝点、城乡接合部等隐患多发地带进行再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国家防总派出两个工作组赴甘肃、陕西、天津、河北等地检查指导防汛备汛工作。

  据应急管理部统计,主汛期(6月1日)以来洪涝灾害造成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广东、重庆、四川等27省(区、市)4552.3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160.5亿元。其中,7月份以来洪涝灾害造成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等25省(区、市)2736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754.9亿元。

  5、电影院按下“重启键”

  按照国家电影局的要求,低风险地区在电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7月20日起可有序恢复开放营业。

  @清北:电影院按下“重启键”,对电影业发展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当观众走进影院的那一刻,电影业收获的不仅是真金白银,更有对电影业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丹东李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电影院的日常防控工作必须做实做细做到位,形成影院防控每一个环节的“闭环管控”,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应严格控制观影人数,绝不能为了利益而追求上座率,将疫情防控抛在脑后。

  @温小娟:电影院复工后,水电费、人工成本等都会增加,但刚复工时票房收入肯定不会太高。如何度过开工后的这段时间,对影城来说是一场大考。

Copyright © 2000-2014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7906号-4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301号  站长统计
电话:138 7885 8538 传真:0771-5553302
邮箱:ac@active-carbo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