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国内财经早间看点

华讯活性炭网综合
2020-11-05
阅读次数:421
阅读字体 【

  1、总市值超3万亿!科创板引领A股市场注册制改革设立两周年总市值超3万亿 科创底色鲜明

  科创板引领A股市场注册制改革

  2018年11月5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的消息正式宣布,迄今已满两年时间。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只科创板新股正式上市交易。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平稳运行,科创板发展迅速,各项制度创新成效逐渐显现,推动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卓有成效,支持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功能也日益发挥。

  募集资金超4000亿元

  设立两年来,科创板经历了快速成长。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4日收盘,科创板上市公司共191家,总市值3.2万亿元,流通市值7932亿元。

  从一级市场情况来看,Wind数据显示,自开板以来,按照网上发行日期计算,截至11月4日,科创板共计有197家企业完成了发行工作,共计募集资金4150.51亿元,其中募集资金规模较大的包括中芯国际、中国通号等。从发行价格来看,在市场化的询价定价机制下,科创板上市公司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情形,有13家公司的发行市盈率低于30倍。

  从上市公司所属领域来看,科创板上市公司科创底色鲜明。Wind数据显示,科创板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在191家上市公司中,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有72家,新能源产业相关企业7家,新材料产业27家,生物产业43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30家,总共占比超过93%。

  从披露的财务数据来看,科创板上市公司总体保持了较高的成长性。Wind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191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132家前三季度营收实现同比增长,占比69.1%,有116家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双增长,占比超60%;2020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长率超过100%的有33家,其中圣湘生物、芯源微、航天宏图、硕世生物和东方生物5家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均是去年同期数据的10倍以上;在研发投入方面,有93家企业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超过10%,占比48.7%。37家研发费用超1亿元。

  天风证券研究指出,2020年前三季度,科创板业绩增速表现强劲。从披露的三季报业绩来看,整体延续了此前业绩改善的趋势,相比于A股其他主要板块,科创板保持了更高的业绩增速和更显著的改善趋势。

  从“试验田”到全市场推广标杆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曾表示,科创板改革肩负着两大使命,一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经济创新转型,二是用这块“试验田”推动资本市场基本制度改革。在行业人士看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对于企业的创新发展,对于助推我国经济转型,对于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技术创新和经济创新方面,科创板设立的初衷就是“专注打造中国硬核科技”,拥有“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器”的战略定位,因此,科创板始终将目光聚焦在科技创新企业上,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给予拥有核心科技的企业更多资金支持。科创板成立两年来,电子、计算机、医药生物类上市公司成为科创板的主体,从成长性角度来看,这些企业未来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成长潜力较大,代表着我国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科创板为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土壤。

  “注册制试点的重任也放在科创板上,两年以来效果斐然,为创业板注册制以及后续即将推进的全面注册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注册制的平稳运行也是我国资本市场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陈雳说。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相关改革,创造了多个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一”,包括:第一次创设了多通道的IPO标准;A股市场第一次允许未盈利企业、特殊股权架构企业上市;对于首次上市股票,前五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让新股交易更充分、新股定价更均衡;在退市制度方面,科创板不再设立退市整理期、暂停上市等程序,符合退市条件的上市公司直接退市;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改革,首次将IPO审核权交予证券交易所,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使得中国股市首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板块。

  “注册制下的科创板为中国的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树立了一个标杆,它开创了对科技创新的股权融资支持以及对科创企业包容的新时代,同时提升了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使得我国资本市场的法治化水平和国际化水平有了更好地提升空间。”董登新说。

  2、财政部:截至10月底地方债发行超6万亿元

  财政部4日发布数据显示,10月,地方政府债券(以下称地方债)发行4429亿元,其中,新增债券1899亿元,再融资债券2530亿元。截至10月底,今年累计发行地方债61218亿元,其中,新增债券44945亿元,再融资债券16273亿元。新增债券中,一般债券发行9479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0%;专项债券发行35466亿元,完成全年计划(37500亿元)的94.6%,完成已下达额度(35500亿元)的99.9%。

  财政部国库司有关负责人指出,10月地方债发行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发行利率整体平稳。10月,地方债平均发行利率3.67%,与9月(3.64%)基本持平。平均发行期限13.5年,较9月(14.7年)缩短1.2年。二是发行方式更加丰富。财政部根据债券市场形势、投资者需求等情况,指导山西、湖南通过公开承销方式成功发行地方债41.6亿元,进一步提高了发行效率,保障了地方债发行平稳顺利。三是资金投向聚焦重点领域。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10月专项债券资金主要用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医疗卫生等重点民生领域,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二级市场流动性持续改善。截至10月底,今年地方债现券交易量12.5万亿元,同比增加4.3万亿元;换手率(现券交易量/托管总量)0.49倍,同比增加0.1倍;质押式回购规模18.3万亿元,同比增加2.5万亿元。

  3、中国试点碳市场成交量全球第二 累计成交额超90亿元

  “‘十四五’‘十五五’期间,我国将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明确地方和重点行业的达峰目标、路线图、行动方案和配套措施,强化监督考核,确保2030年前达峰目标能够实现。”在生态环境部10月2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说。

  根据生态环境部提供的材料,截至2019年底,我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3%,已提前完成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也为实现2030年前达峰目标、2060年前碳中和愿景奠定了基础。

  李高说,“十四五”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关键期。总的来说,“十四五”时期将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制定“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等,形成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机制,从源头上推动经济、产业、能源三大结构的根本转型。

  我国试点碳市场已成长为全球配额成交量第二大碳市场。截至2020年8月,试点省市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行业,近3000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90亿元。

  李高说,“十三五”时期是为全国碳市场打基础,“十四五”时期,将实现从试点先行到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实现从单一市场、单一行业突破到多行业纳入,从启动交易到持续平稳运行等。“十四五”时期还将严控能耗强度,尤其是化石能源消费强度,实施更严格的控煤措施,推进以电代煤和代气,加大散煤治理力度,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等。

  “将深化重点领域的低碳行动,推进发展低碳工业体系、低碳交通和低碳建筑,推动数据中心、5G基站等新基建的能效提升。”李高强调,碳排放达峰行动有关工作将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并将统筹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统一监测评估、统一监督执法、统一督察问责。

  4、全国铁路10月份发送煤炭1.57亿吨 有力保障市场供应

  随着我国北方地区陆续进入供暖期,发电供热和居民取暖用煤需求快速增长。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10月份,国家铁路完成煤炭装车224万车、发送煤炭1.57亿吨;日均煤炭装车7.24万车,环比增加1181车、增长1.7%;日均发送煤炭500.5万吨,环比增加6.9万吨、增长1.4%。全国主要电厂、港口存煤稳定在较高水平,有力保障了市场供应。

  国铁集团货运部负责人介绍,为了保障冬季煤炭稳定供应,铁路部门主动与地方政府和重点发电企业沟通,全面摸清需求,统筹调配运力,精准组织煤炭运输工作。10月份,瓦日、侯月、浩吉铁路煤炭运量均实现同比增长,合计完成运量2882万吨,同比增加755万吨,陕煤外运完成6953万吨,同比增加880万吨。东北地区日均接卸煤炭70万吨,环比日均增加6万吨、增长9.4%。

  10月份电煤日均完成装车4.08万车,环比增加2597车、增长6.8%。目前全国350家铁路直达电厂存煤6020万吨,较9月底存煤增加570万吨、增长10.5%,秦皇岛、唐山等环渤海港口存煤始终保持在1700万吨左右,有效促进了煤炭市场稳定。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分析认为,为保障我国冬季煤炭稳定供应,主要产煤省区将继续释放煤炭产能,优化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和产能结构,煤炭产能产量将稳中有增,铁路部门优化运输全力保障煤炭供应,煤炭铁路运量将保持增长,预计后期煤炭市场供应将稳定充足。

  5、外资增持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共成交33.2万亿元,同比增长88%。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副总裁崔嵬表示,与全球债券市场相比,今年我国债券收益率要高不少,人民币升值也增强了我国市场的吸引力。随着全球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信心不断增强,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市场的参与度持续提高。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外资累计增持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7191亿元。

  今年以来,促进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各项措施密集落地。9月份,《关于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有关事宜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出台,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配置人民币债券资产。当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管理办法》将QFII、RQFII规则合二为一,放宽了准入条件,扩大了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范围。

  在此背景下,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金融市场积极性增强。继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BBG)、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多元化指数(GBI—EM)后,富时罗素今年9月份宣布从2021年10月份起将中国债券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WGBI)。据市场估算,完全纳入WGBI将为中国债券市场引入约1500亿美元指数追踪资金。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银行间市场向50多个国家和地区、3万余个机构投资者提供服务,日均交易规模超过6万亿元。崔嵬表示,中国债市魅力体现的是国家经济实力。未来,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步伐会越来越快。

Copyright © 2000-2014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7906号-4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301号  站长统计
电话:138 7885 8538 传真:0771-5553302
邮箱:ac@active-carbo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