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国内财经早间看点

华讯活性炭网综合
2021-01-15
阅读次数:379
阅读字体 【

  1、央行逆回购维持“地量” 20亿元操作量创近10年新低

  公开市场近日持续“地量”操作。央行14日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为2.2%。鉴于周四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净回笼80亿元。自此,公开市场已连续2日开展20亿元逆回购操作,其单日逆回购操作量也创下近10年来新低。

  本月以来,逆回购操作规模逐步缩小。1月4日开展200亿元逆回购之后,央行连续三个交易日开展100亿元逆回购,此后规模缩小至50亿元,周三又进一步缩小至20亿元。数据显示,除周三20亿元逆回购操作外,过去近10年里,单日低于10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只有12次;50亿元单日逆回购操作只有6次,其中3次就发生在本月。

  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称,从近期央行开展操作的风格、货币政策相关表态看,未来可能形成每天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惯例,考虑到近期资金面边际宽松,操作量就减少一些,比如50亿元和20亿元,代表一种连续操作、呵护流动性的态度。

  中金公司报告指出,预计年初全面降准的可能性较低,央行或更多通过MLF、直达实体经济工具等方式适时适度投放流动性。“目前货币政策表现为MLF放量操作+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运行的预期,预计未来MLF操作将频次更高、规模更大。预计今年春节前流动性安排是以MLF+逆回购+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或类似CRA的临时性流动性安排为主的组合。”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

  2、全球新冠疫苗企业提产能 多国预订中国疫苗

  在全球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背景下,新冠疫苗在多国获批上市,疫苗接种也提上日程。

  随着我国首个新冠疫苗附条件获批上市,国家宣布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接种人群逐渐增多。1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介绍称,自2020年12月15日新冠病毒疫苗重点人群接种工作实施以来,疫苗接种量已超1000万剂次。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新冠疫苗已被多个国家订购。1月13日,据新华社报道,印度尼西亚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1月11日宣布,给予中国新冠疫苗紧急使用许可。目前已经有十多个国家宣布订购中国的新冠疫苗。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新冠疫苗接种阻断疫情蔓延的前提是有充足的疫苗供应。就目前公布的我国新冠疫苗有效率来看,需要接种多少人才能形成免疫屏障?在新冠疫苗接种需求大幅增长的背后,企业当前的产能如何?对此,《证券日报》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

  分批进行新冠疫苗接种

  何时能接种新冠疫苗,正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焦点。

  2020年底,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以下简称国药中生北京所)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Vero细胞)批准附条件上市。一位在北京市东城区工作的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公司已经组织接种了新冠疫苗第一针剂,目前未出现不良反应。”

  在疫情反复之际,需要多少人群接种新冠疫苗才能形成免疫屏障效果?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疫苗属于主动免疫,提高群体免疫水平就是希望接种疫苗的人群越多越好。一般的疫苗,例如一类疫苗,希望95%以上的人群接种。此外,疫苗的有效性即产生综合抗体的概率也很重要。简单来说,覆盖率与产生综合抗体的概率相乘,就可以大致算出产生免疫人群的比例。“如果100个人中有72%的人产生免疫,那么剩下28%的人感染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

  胡善联向记者介绍:“我国目前是分批次进行新冠疫苗的接种,首先是对九类重点人群接种。”

  当前,我国有15款新冠疫苗获批开展临床试验,其中5款疫苗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除了国药中生北京所的灭活疫苗获得附条件批准上市,还有武汉所和北京科兴中维的2款灭活疫苗,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和智飞龙科马的重组亚单位疫苗。

  在胡善联看来,随着临床数据的发布,其他疫苗也会在国内获批上市。

  1月14日,康希诺公司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有消息公司会对外公告。”

  多国预订中国疫苗

  世卫组织网站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3日18时51分(北京时间14日1时51分),全球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593409例,达到90335008例;死亡病例增加12295例,达到1954336例。

  1月11日,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表示,已有40多个国家开始接种新冠疫苗,但都是高收入国家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世卫组织会通过“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加速向中低收入国家提供新冠疫苗,预计这些国家将于2月份开始接种。

  胡善联向记者表示,辉瑞及拜恩泰科(BioNTech)研发的疫苗大都被发达国家预订。我国的新冠疫苗除了满足国内需求外,还要出口支援其他国家。

  近日,多国订购和接种中国新冠疫苗的消息引发关注。自去年12月份以来,阿联酋、巴林、摩洛哥、巴基斯坦、土耳其、阿根廷、埃及、巴西、泰国、墨西哥、秘鲁等全球十多个国家已与中国签署新冠疫苗订购协议。据央视新闻报道,1月13日起,约旦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首批投入使用的包括来自中国国药集团的疫苗。此外,土耳其1月13日发布公告,批准紧急使用来自中国的新冠疫苗,这是土耳其批准使用的首款新冠疫苗。

  产能供应仍是大考

  按照当前的新冠疫苗产能,显然无法满足全球的接种需求。

  在1月11日至14日举行的摩根大通医疗年会上,与辉瑞联合开发新冠疫苗的BioNTech公司宣布,将把2021年新冠疫苗的产能增加到20亿剂;此外,另外一家新冠疫苗研发生产企业Moderna和强生公司也将产能目标分别设定为6亿剂至10亿剂以及接近10亿剂。

  与此同时,我国的新冠疫苗产能也在逐步提升。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国药中生北京所、武汉所、北京科兴中维公司等三家企业已开启“加速”模式。其中,国药中生北京所2020年底产能超过1亿剂,至2021年底产能可达10亿剂以上,武汉所、北京科兴中维公司也已经完成新冠疫苗生产线建设,将大幅提升疫苗产量,保障新冠疫苗接种需求。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会长封多佳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处在三期临床的4家企业已经做好了规模化生产的准备,只待临床试验结束并获得上市许可。根据我国疫苗行业总体产能水平估计,新冠疫苗规模化生产阶段没有太大的限制性障碍。

  在新冠疫苗大幅接种之际,疫苗产生的潜在市场空间也受到资本市场关注。据媒体报道,Moderna公司周一在摩根大通医疗年会上表示,根据与政府签署的预先购买协议,预计到2021年将提供6亿剂至10亿剂疫苗,这将使得该公司今年与疫苗相关的销售额达到117亿美元。

  在胡善联看来,疫苗行业有很好的前景,尤其是新冠疫苗。一般而言,疫苗都有特定的接种对象,但现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感染风险较大,不仅中国市场,国际市场的接种需求也很大,做得好的话发展前景很大。

  3、财政部发文力促地方债柜台发行

  财政部网站14日消息,财政部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债券柜台发行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合理确定地方债柜台发行的品种、期限、频次和规模等内容作出规定,释放出积极推进地方债柜台发行的明确信号。

  地方债柜台发行是地方债发行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地方债发行管理,丰富投资者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通知》要求,合理确定地方债柜台发行的品种、期限、频次和规模。明确指出,通过柜台发行的地方债以中短期为主,地方财政部门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优先选择具有本地区特点、项目收益较高的债券,期限方面优先考虑安排5年期以下(含5年期)债券。地方财政部门应当积极推进地方债柜台发行工作,原则上已开展过的地区2021年安排柜台发行应不少于两次,确保已建立起来的发行渠道持续畅通,未开展过的地区应至少安排一次。

  中国国际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汤林闽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地方债柜台发行,一方面扩宽了地方债发行渠道,既有利于地方债顺利发行,有利于地方政府快速获取地方债资金,还有利于降低地方债发行成本;另一方面则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地方建设和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满足了群众投资理财需求,无论是对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还是促进新发展格局,均能提供相当的助力。

  4、央行表态打破利率"地板" 专家建议优化LPR报价加点机制

  日前,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央行网站的“政策研究”栏目发表了题为《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署名文章。孙国峰在文中指出,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是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必然要求。

  孙国峰在文中表示,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包括优化的货币政策目标、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和畅通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央行需要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体系,不断疏通传导渠道,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将这三者形成有机的整体系统。

  同时,孙国峰提出,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要坚持币值稳定的最终目标、完善中介目标的锚定方式,及以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实现操作目标。在以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实现操作目标方面,要完善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为短期政策利率和以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为中期政策利率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有效实现操作目标。

  从国际经验看,央行实现货币政策操作目标有两类做法,一类做法是将市场利率作为操作目标,通过流动性调节引导市场利率在操作目标附近运行,另一类做法是将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作为央行政策利率,并以此为操作目标,从而将操作目标、政策利率和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合而为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第二类做法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和传导效率的优势显现,逐渐成为主流。

  孙国峰表示,我国央行通过政策利率体系影响市场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在MLF利率基础上按照市场化方式加点形成,再通过银行运用LPR定价影响实际执行的贷款利率,共同形成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以此调节资金供求和资源配置,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中国央行青睐调节政策利率,这样的操作目标更加有利于实现‘利率由市场决定,但可调控’。”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此表述并非意味着降息和降准会退出货币政策工具箱中。降息意味着政策利率调降,降准有助于直接调节银行体系长期流动性,有时更能实现某些特定政策目标,具有创新特色的定向降准更加能够提升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此外,孙国峰在文中还提出,用改革的办法畅通货币政策传导。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为抓手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打破利率的“地板”。

  陶金表示,在LPR机制尚未推广之前,银行贷款利率受到传统的贷款基准利率限制,部分银行以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作为贷款定价的下限,低于下限的业务需要总行批准,尽管央行并未明确设定这一下限,这就为贷款利率设置了隐性的下限。而LPR机制推广后,原来的贷款基准利率不具有实际约束力,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全部以LPR加点为定价模式,同时央行通过调节政策利率来影响LPR定价,灵活性要比原来的贷款基准利率明显更高。通过推广LPR定价基准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应用,最终使得信贷市场利率水平跟随LPR上下波动,且再也没有隐性下限。

  回顾2020年,MLF利率经历了两次下调,2月17日,MLF利率由3.25%下调10个基点至3.15%,4月15日再次下调20个基点至2.19%。再看LPR报价,也经历了两次调整,2月份,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行10个基点和5个基点,分别由4.15%、4.8%降至4.05%、4.75%,4月份分别下行20个基点和10个基点至3.85%、4.65%。

  “当前LPR定价的报价行的加点波动较小,导致每个月LPR的加点报价几乎从未变过,未来可考虑优化报价加点机制,或者通过引入更多报价行等方式增加报价竞争,以更加体现市场化定价的特征。”陶金认为。

  5、今年东部地区将基本实现快递服务直投到村

  国家邮政局14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邮政局新闻发言人侯延波表示,2021年全行业将抓好包括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等在内的贴近民生七件实事。

  一是提高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东部地区基本实现快递服务直投到村,中、西部地区分别达到80%和60%。国家邮政局将落实快递进村三年行动方案,编制快递进村指引,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二是进一步提升末端投递服务水平,智能快递箱投递率达到10%以上、快递公共服务站数量达到11.5万个。国家邮政局将制定智能快件箱服务指引,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加快推进智能快件箱(信包箱)、快递公共服务站等末端设施建设。

  三是新增政务便民网点1000个,西部地区建制村周三班以上投递比率超过95%。

  四是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国家邮政局将加强对快递数据收集、管理、使用的监管,严肃查处泄露用户信息等违法行为,营造安全平稳畅通的寄递环境。

  五是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国家邮政局将力争年底可循环快递箱(盒)使用量达500万个、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80%,新增2万个设置标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的邮政快递网点。

  六是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培训从业人员25万人次。

  七是加强快递员(投递员)权益保护,持续深入开展“暖蜂行动”,引导形成尊重劳动、关爱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边作栋介绍,2020年邮政快递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成效显著,全国共培育出60个业务量超千万件的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总件量达到11.77亿件,助农销售总计655.18亿元。

Copyright © 2000-2014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7906号-4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301号  站长统计
电话:138 7885 8538 传真:0771-5553302
邮箱:ac@active-carbo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