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国内财经早间看点

华讯活性炭网综合
2021-01-25
阅读次数:386
阅读字体 【

  1、银保监会:2020年处置不良资产超3万亿 金额历年最高

  2021年银保监会首场发布会日前在国新办举行,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出席,介绍银行业保险业2020年改革发展情况。整体来看,2020年银行保险业主要数据指标普遍向好。截至2020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3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1%。

  服务实体经济方面,2020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6万亿元,同比多增2.8万亿元。民营企业、制造业贷款分别增加5.7万亿元、2.2万亿元。

  受疫情以及外部环境影响,2020年银行业承受较大压力。谈及当前银行业资产质量,肖远企表示,从目前来看,情况比年初预估好很多,银行业保险业风险总体可控。

  肖远企透露,在对存量风险处置方面,2020年银保监会通过清收、核销、转让等多种形式,处置不良3.02万亿元,力度前所未有,金额也是历年最高。“同时,银保监会对高风险机构进行了更严格的排查,部分银行以及一些信托公司、保险机构的风险都得到有效化解,有的已经轻装上阵。”肖远企表示。

  此外,银保监会也前瞻性地采取一些预防风险的措施,对重点领域的风险提前部署、未雨绸缪。肖远企表示,在房地产领域,银保监会建立房地产融资全方位、全口径的统计体系。如果银行房地产风险暴露金额超过了净资本一定的比例,必须采取有关措施。同时,银保监会也密切关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房价变化的情况,因城施策,与其他部门和地方政府一起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些措施都是动态的,根据各个地方的情况随时调整。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下一阶段,针对银行机构资本补充、公司治理等领域将有更多举措出台。银保监会将进一步推进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特别是地方性银行的资本金。

  在公司治理方面,梁涛表示,2021年,银保监会将加快完善公司治理监管制度体系,抓紧出台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准则、大股东行为监管、关联交易管理、薪酬扣回、董事监事履职评价等监管规制。健全商业银行股权托管机制,完善股东中长期分类惩戒处置机制,综合采取“黑名单”、限制股东权利、违法违规股东公开和清理等措施,加大违法违规股东惩戒力度。持续开展公司治理监管评估,强化分类监管,加强市场约束。

  2、第二家金融法院“上线” 我国金融司法国际影响力将增强

  继2018年设立上海金融法院后,我国迎来第二家金融法院。1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设立北京金融法院的决定,自1月23日起施行。业内人士认为,北京金融法院的设立有利于健全金融审判体系,加大金融司法保护力度,提升我国金融司法的国际影响力。

  “在上海先行先试的基础上,设立全国第二家金融法院,符合北京的定位和实际发展需求,有利于我国金融改革的顺利推进,引导金融行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董忠云认为,司法与金融监管形成合力,有助于维护金融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也有利于进一步营造良好的金融法治环境,增强我国金融司法的国际影响力,助力我国向经济强国、金融强国迈进。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律师朱奕奕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金融业高度繁荣发展的同时,涉金融案件呈现出新类型案件多、案件风险传导性强、审理难度较大、国际关注度高等突出特点,对金融审判专业化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设立北京金融法院有利于更专业、有效地审理相关涉金融案件。这对于推进国家金融战略实施等具有重要意义。

  谈及在确保两家金融法院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方面还需如何发力?

  朱奕奕认为,北京金融法院设立后,北京市其他中级人民法院不再管辖金融民商事案件和涉金融行政案件,但由于《关于设立北京金融法院的决定(草案)》(以下简称《决定(草案)》)中的案件管辖范围仅是原则性意见,因此,对于北京金融法院的管辖应在该《决定(草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配套出台相关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北京金融法院的案件管辖问题。

  朱奕奕进一步介绍:“考虑到金融审判的专业性,为确保北京、上海金融法院充分发挥职能,还需制定完善配套措施,应建立完善金融审判专家辅助制度,加强金融纠纷案件多元化解决机制建设、金融案件大数据资源库和金融风险防范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并完善金融司法研究机制和智库建设。”

  在董忠云看来,还应在金融法院与金融监管机构之间保持充分独立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在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协同性,加强相关信息与资源的共享,有效整合金融司法、金融监管等多方资源,形成金融风险防控的合力。

  3、广东省经济总量超11万亿元 连续32年居全国首位

  据广东省统计局官网24日消息,2020年,广东省全年经济稳步恢复,就业民生保障有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好于预期。全年经济总量超11万亿元,连续32年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速与全国同步。

  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110760.94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769.99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3450.17亿元,同比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2540.78亿元,同比增长2.5%。

  收入和就业方面,2020年,广东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0万元,同比名义增长5.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3万元,名义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万元,名义增长7.0%。

  截至12月末,广东省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11.4%、114.8%和113.0%;四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53%,控制在3.5%的目标范围内。

  广东省统计局指出,2020年广东经济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年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但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经济稳步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2021年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4、生产忙起来 用电稳回升

  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751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10.2%、2.5%、1.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09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

  时间往前推,一季度-6.5%、二季度3.9%、三季度5.8%,10月6.6%、11月9.4%,2020年的用电量增速曲线总体呈上升趋势。“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电力消费增速由负转正,并且呈现稳步回升态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统计与数据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消费需求已恢复常态。

  电力指标通常被视作经济运行的“晴雨表”“风向标”。2020年以来,这条稳步上扬的曲线,呈现出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回暖的良好态势,印证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制造业恢复性增长明显加快

  在江苏江阴长电科技的生产车间,智能化设备马不停蹄运转,一箱箱集成电路产品等待装车,运往各地。“5G通信产业和高性能计算应用快速发展,市场需求表现良好。”长电科技有关负责人介绍,二季度以来企业生产逐渐回暖,前三季度收入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2020年7月,企业4万平方米的新厂房顺利封顶,投用后模组封装产品年产量将大幅提高。

  “2020年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9%,连续10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制造业恢复性增长明显加快。其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良好,再加上居民消费需求稳步释放、消费市场稳定恢复,促使制造业稳步回升,这些因素共同支撑制造业用电量回升。”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单葆国分析。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20年11月全国制造业日均用电量113.9亿千瓦时,创年内新高。其中,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1.1%,已连续4个月增速超过10%,是一大亮点。

  2020年前11月,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1%。其中,增速最高的行业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达到15%;其次是汽车制造业,达到13%。

  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5秒卖掉超50万个伦晚脐橙的直播带货、单日突破1亿人次的在线会议、全国900多家提供无接触就医的互联网医院……线上线下融合提速,网上购物、在线会议、远程问诊等线上服务需求进一步扩大。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1.76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比上年提升4.2个百分点。网上零售持续增加,我国已连续8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此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为16.9%。

  “数字化转型已经延伸至实体和服务领域,包括数据中心在内的‘新基建’正在催生新赛道。”世纪互联高级副总裁赵亮介绍,2020年以来,公司累计交付机柜数超过1.5万个,未来3年计划每年新增不少于2.5万个标准机柜。

  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新兴领域动能持续增强,带动了相关行业用电量快速增长。2020年前11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4.3%。

  西部地区用电量增速领先

  湖北宜昌三峡机场,通过廊桥岸电系统,一架架停靠待飞的客机用上了直供电。“相比传统航油发电,三峡机场每年可减少航油消耗2000多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6400多吨,直接用能成本降低2/3以上。此外,还能有效减少噪声和震动,大幅提升旅客乘机舒适度。”国家电网宜昌供电公司综合能源服务工程师李兴衡说。

  电能替代是指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使用电能替代烧煤、燃油等,如电采暖、电动汽车、港口岸电、机场桥载设备等。“实施电能替代是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提升能源效率、减少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有利于扩大电力消费、提升电气化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单葆国介绍,2020年前11月,国家电网公司电能替代电量完成18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工业领域替代电量占比约60%,包括冶金电炉、工业电锅炉、建材电窑炉等。

  除了电能替代,绿色低碳发展也体现在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等产业的用电量中。2020年11月,江苏省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和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86.7%、54.6%,表现抢眼。

  “尽管去年面对诸多考验,但光伏行业仍然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尤其是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提出后,我们的信心更足了。”天合光能常州和宿迁组件工厂总经理陆振宇介绍,当前市场需求旺盛,组件订单量充足,工厂基本保持满负荷运转,过年期间也将满产运行。

  分区域看,2020年以来,西部地区用电量增速领先全国。前11月,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6%、1.2%、5.2%和1.3%。其中,云南、西藏、四川、甘肃、内蒙古、广西等省份用电量增速均超过5%。单葆国分析,承接产业转移以及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带动了西部地区用电量的较快增长。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工业生产处于春节前生产高峰期,加上多地倡导在工作地过年,工业负荷下降可能会低于往年,叠加迎峰度冬高峰期,电力及热力负荷需求可能保持较高水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副主任叶春建议,电力企业需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和近期疫情对市场的影响,做好电厂库存管理,加强企业内部资源统筹和库存调剂,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能源保供工作。

  5、20万家医疗机构、39万家零售药店纳入医保定点

  近日,国家医保局制定《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和《零售药店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提出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可以通过申请签订医保协议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并明确协议签订的基本条件和流程。据统计,2019年全国约20万家医疗机构、39万家零售药店纳入医保定点,基本满足了参保人医疗和药品服务需求。

  为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更好地保障参保人员权益,两份办法提出,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中医诊所备案证的医疗机构,经军队主管部门批准有为民服务资质的军队医疗机构,以及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零售药店可申请医保定点。

  “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申请纳入医保定点需要满足几个基本条件,包括机构运行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具备一定的经营许可资质和提供服务的人员。”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认为,这是医疗机构、零售药店能正常为参保人提供服务的基本条件。

  为方便参保人员就医购药,两份办法明确,医保经办机构的评估完成时限不得超过3个月。医保经办机构与评估合格的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协商谈判,达成一致的,双方自愿签订服务协议。

  对于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而言,纳入医保定点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两份办法提出,医保经办机构或其委托的第三方机构将对定点医疗机构开展绩效考核,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的事中事后监管。办法同时对协议中止和解除的情形给出了明确的界定。

  疫情防控期间,为方便慢性病患者复诊取药,各地积极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那么,互联网医院如何纳入定点管理?

  目前,互联网医院主要有实体医疗机构自行搭建信息平台,实体医疗机构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搭建信息平台等多种形式。这位负责人透露,“互联网医院要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申请执业许可,与实体医疗机构签订协议,并报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备案后,其提供服务产生符合规定的费用由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

  此外,办法中提出的“定点零售药店可凭定点医疗机构开具的电子外配处方销售药品”,引得不少人的遐想:“这是不是意味着可以网售处方药了?”

  对次,这位负责人给出明确回答,目前办法中规范的是符合规定的处方可以流转到实体药店取药或由实体药店配送的模式,处方流转与网售处方药并不等同,网售处方药的有关政策还需主管部门研究明确。

Copyright © 2000-2014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7906号-4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301号  站长统计
电话:138 7885 8538 传真:0771-5553302
邮箱:ac@active-carbo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