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国内财经早间看点

华讯活性炭网综合
2021-06-01
阅读次数:446
阅读字体 【

  1、去年国企混改项目通过产权市场引入社会资本超1970亿

  中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协会(中国产权协会)日前发布数据,2020年我国国有企业混改项目通过产权交易资本市场引入社会资本共计1971.2亿元,相比2019年增长13.4%。

  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产权市场是现代产权制度的重要一环,也是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平台,在推动国资国企改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尤其在为非上市企业提供非标准化的权益流转和融资服务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中国产权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随着《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等文件陆续出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产权交易资本市场已成为助力各级国企实施混改的重要操作平台。

  最新统计显示,2016年至2020年间,我国产权交易资本市场共完成混改项目5820宗,累计交易额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8万亿元。其中,国企混改项目5523宗,交易额1.05万亿元;民营企业混改项目297宗,交易额330.4亿元。

  2、2.8万亿资金加快落地见效 财政"直通车"精准惠企利民

  2021年,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常态化,资金总量达2.8万亿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超过90%的直达资金已下达基层,实际支出已超过1万亿元。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赴广东、湖北、陕西等地采访了解到,当前地方正加快资金分解细化进度,尽早将资金下达到使用单位,形成实际支出。从支出使用情况来看,支出重点向基层倾斜,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

  记者获悉,下一步,财政部将进一步加快剩余资金的下达落实,同时逐步扩大资金范围,逐步将惠企利民补助资金以及具备条件的其他资金实行直达管理,并严格直达资金监管,进一步完善财政直达资金机制。

  加快落地见效

  超九成资金已下达基层

  2020年建立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为开展疫情防控、纾解企业困难、保障基本民生提供了重要支撑。数据显示,在2020年直达资金形成的实际支出中,市县基层占比超过了96%;用于支持企业纾困解难支出8379亿元,惠及各类市场主体95万家。

  今年,我国建立了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直达资金规模从去年的1.7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元,进一步聚焦基层“三保”和惠企利民项目,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建设。

  2.8万亿资金下达使用情况如何?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从今年前四个月预算资金下达情况看,整体上超过90%的直达资金下达到基层和使用单位。预算指标下达后,实际支出情况支出超过1万亿元,按比例算进度超过了四成。

  “总体来看,前四个月直达机制有力有效安全到位,在冲抵部分阶段性政策‘退坡’影响,促进经济稳增加固、稳增向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完成今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主任刘金云说。

  记者调研获悉,当前地方正加快资金分解细化进度,推动相关政策落地见效。广东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1年5月13日,广东省获得中央直达资金625.54亿元,地方对应安排资金460.75亿元,共形成支出754.52亿元,支出进度为69.46%,共惠及各类市场主体8.77万家,受益群众超1亿人次。

  陕西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4月30日,今年中央下达陕西省直达资金预算指标949.47亿元,省级财政已分配下达882.47亿元,下达进度92.9%;支出491.29亿元,支出进度51.7%。

  精准惠企利民

  基本民生等获重点支持

  从资金的支出结构看,直达资金的使用重点突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等获得重点支持。

  保基本民生成为直达资金支出的“大头”。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各地用于养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等基本民生方面的支出,超过了7400亿元,占总支出的近七成。

  记者从广东省财政厅了解到,在支持保基本民生方面,2021年广东省中央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下达地市14.39亿元,大力推动了全省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相关工作。

  湖北省则着力做好疫情防控、补齐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短板。湖北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央对抗疫特别国债资金集中用于支持疾控机构、医院传染病区、实验室、发热门诊、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等建设。2020年安排抗疫特别国债支持公共卫生补短板资金358亿元,占全省抗疫特别国债的82%。

  在支持保市场主体方面,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4个月相关惠企资金累计支出超过1500亿元,惠及各类市场主体达28万家,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

  “2020年全省安排10亿元乘用车购置补贴支持汽车生产企业走出困境;安排20亿元用于‘惠游湖北’支持旅行社恢复营业和景区免费开放,4个多月接待游客7740万人次。‘大疫’之年,湖北省没有发生企业规模性倒闭、职工规模性失业。”湖北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在支持保居民就业方面,财政部数据显示,初步匡算,就业补助和普惠金融支持创业等方面,资金支出超过110亿元,支持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稳定就业总体形势。

  广东省佛山德芮可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药品制剂技术研究开发为主的企业,现用工规模约300人。该企业自2018年按规定申请就业补贴。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佛山市南海区人社局向该公司发放小微企业社保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共约35.9万元,其中2021年第一季度发放小微企业社保补贴约4.1万元。“社保扶持政策大大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同时与小微企业社保补贴相配套的基层就业补贴,鼓励了高校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就业,一定程度缓解了公司的招聘压力。”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多举措加码发力

  确保资金尽快发挥效用

  下一步,为确保资金落地到位,尽快发挥效用,记者获悉,财政部将继续加快资金下达落实。“我们将根据有关工作进展情况和地方对于资金的实际需求,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测算审核,尽快将剩余资金下达到位。”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说。

  此外,严格直达资金监管,强化资金监测调度,加强对地方督促指导。许宏才表示,将动态跟踪直达资金的分配、拨付和使用情况,及时发现、纠正问题,建立健全重大问题通报约谈制度,确保直达资金规范安全高效使用。引导地方在中央直达资金基础上因地制宜扩大当地直达资金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放大直达机制效果。同时,密切跟踪直达机制实施进展,结合地方反映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完善常态化直达机制有关管理措施。

  关于直达资金规模,财政部预算司司长李敬辉介绍,将结合实施情况,逐步扩大资金范围,逐步将惠企利民补助资金以及具备条件的其他资金实行直达管理。“必须直达的都要直达,符合条件的或者有效果的要逐步纳到这里面来。”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管好用好直达资金,防止资金挤占挪用、沉淀闲置,各地也着力做好各项管理工作。例如,为推动资金直达市县基层,广东省财政厅研究制定了全省管理办法和常态化对账机制,将直达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纳入市县财政绩效考核。另外落实每日支出通报、每周预警通报、每月情况报告机制,保障资金安全。

  3、原油期权将于6月挂牌交易 以人民币计价并向境外投资者全面开放

  中国证监会已于近日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下称上期能源)上市原油期权,合约自2021年6月21日正式挂牌交易。

  原油期权是我国首批以人民币计价并向境外投资者全面开放的期权品种。原油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血液”,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对保障社会发展、国家安全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对原油需求不断增长且规模巨大,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在各方支持下,上期能源于2018年挂牌上市了原油期货。

  作为国内首个对外开放的商品期货,原油期货上市以来市场运行平稳,规模稳步扩大,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功能逐步发挥。数据显示,2020年原油期货累计成交4158.58万手,累计成交金额11.96万亿元;原油期货一般法人日均持仓占比上升至42%左右。根据期货业协会(FIA)统计,自2018年以来,上海原油期货成交量排名全球第三位。

  随着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涉油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企业风险管理精细化和多样化需求上升,市场对于推出原油期权的呼声日益增强。尤其是2020年国际原油市场的剧烈波动,让我国涉油企业对加强风险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关需求更加强烈。上市原油期权并对外开放,不但可以丰富境内外涉油企业风险管理工具,有助于企业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且通过与原油期货相辅相成,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资源配置作用,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据了解,上期能源在设计原油期权合约规则时,一直坚持将国际经验、本土优势相结合,合约规则较好地融合了国内已上市期权的运行经验和原油期货对外开放的特点。

  上期能源表示,下一步将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下,坚持高标准、稳起步的原则,继续认真做好各项上市准备工作,深入开展市场培训和投教工作,确保原油期权顺利推出和稳健运行。

  4、建立长效机制解决粮食产需结构性矛盾

  一季度,中经农业景气指数持续回升至104.0,农业生产开局良好,各地苗情好于常年,为实现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奠定基础。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0年全国粮食人均占有量超470公斤,连续多年超过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有力地保障了粮食安全。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粮食安全仍面临诸多风险挑战。

  一是粮食产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我国粮食产量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人多地少水缺的基本国情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不利因素,制约粮食产量的持续增长。此外,随着人口增长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未来一个时期粮食需求仍将保持增长。

  二是粮食产需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从品种结构看,稻谷和小麦等口粮产量有绝对保障,库存充足,但优质强筋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产量不足,供需趋紧。此外,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和老龄化加速,粮食消费需求呈健康化、多样化新趋势。居民口粮需求下降,对肉蛋奶及水产品的消费增长将带动饲料用粮需求增加,同时富硒、富锌、富钙等健康型粮食新品种需求上升。

  三是国际粮食市场形势日趋复杂。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国际粮食供应链面临更多不确定性,我国虽然是粮食进口大国,但在国际粮食贸易中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抓好粮食生产、加工、储藏、流通、消费等关键环节,统筹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全产业链粮食安全管理。

  首先,要抓住根本要害,保障粮食生产。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大关键,全面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一方面,要为保障粮食生产提供耕地支撑。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另一方面,要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打好种业翻身仗,从种质资源保护、育种科研攻关、种业市场管理等全链条各个环节发力,实现粮食增收。虽然我国粮食种子基本实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但不可否认的是,种业也面临“卡脖子”现象,我国种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诸多短板,在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如大豆、玉米的单产水平不到美国的60%,高品质、有特殊功能的品种仍较为缺乏等。同时,要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稳定种粮农民补贴,让种粮有合理收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其次,要强化全产业链管理,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生产环节,要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完善农业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提高农机装备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加大“智慧农业”投入和实施力度;在流通加工环节,要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着力健全完善粮食质量监测体系,支持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引导绿色优质粮油产品消费,促进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在国际贸易环节,要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化农产品贸易布局,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融入全球农产品供应链。

  最后,要建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长效机制。开展粮食节约行动,从生产、流通、加工、存储、消费等各个环节入手,减少粮食损耗浪费。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制度建设、加强立法执法、强化监督管理等多方面,探索建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生产收储环节颗粒归仓,加工环节物尽其用,消费环节光盘行动,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新时尚。

  5、汽车产业利润保持增长 面临原材料涨价等挑战

  虽然受疫情、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中国汽车产业前4个月仍实现利润同比快速增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前4个月,汽车制造业完成营业收入近2.9万亿元,同比增长51.7%,增速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7.6%。今年前4个月,汽车制造业累计实现利润近1800亿元,同比增长1.6倍,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的6.9%。

  但与此同时,“缺芯”以及钢材等原材料涨价也在影响汽车产业的营收和利润。4月份,汽车制造业实现利润增速比前3个月有所回落。在钢材价格连续上涨后,今年以来,已有40余家轮胎企业宣布涨价。

  针对这种情况,各汽车企业纷纷将未来的市场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发展。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20年,疫情对汽车市场产生了明显的冲击,整个汽车行业都受到了较大影响。但在政策和市场的强力推动下,2021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将会保持持续上扬的态势,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会让越来越多车企加速推进新能源转型。

Copyright © 2000-2014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7906号-4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301号  站长统计
电话:138 7885 8538 传真:0771-5553302
邮箱:ac@active-carbo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