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国内财经早间看点

华讯活性炭网综合
2021-08-06
阅读次数:437
阅读字体 【

  1、习近平向新冠疫苗合作国际论坛首次会议发表书面致辞

  8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新冠疫苗合作国际论坛首次会议发表书面致辞。

  习近平指出,今年5月,我在全球健康峰会上宣布了中国支持全球团结抗疫的五项举措,其中包括倡议设立新冠疫苗合作国际论坛,由疫苗生产研发国家、企业、利益攸关方一道探讨推进全球疫苗公平合理分配。当前,疫情起伏反复,病毒频繁变异。我期待本次论坛会议为全球疫苗公平可及迈出新步伐,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注入新动力,为人类早日战胜疫情作出新贡献。

  习近平强调,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向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积极开展合作生产。这是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应有之义。中国会继续尽己所能,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对疫情。今年全年,中国将努力向全球提供20亿剂疫苗。中国决定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捐赠1亿美元,用于向发展中国家分配疫苗。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推进疫苗国际合作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外资增配人民币资产 7月近20亿美元流入中国股市债市

  国际金融协会(IIF)8月3日发布全球资金流向报告显示,7月,新兴市场投资组合净外资流入大幅放缓,主要原因是资金大量流出股市。然而,人民币资产却稳定“吸金”——中国股市逆势流入8.89亿美元,中国债市吸引了9.59亿美元。

  刚刚过去的7月,受疫情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风险偏好一度急转直下,金融市场进入避险模式,跨境资本流动出现微妙变化。市场的不确定性,使得资金走向出现分化,倾斜于安全和价值资产。多位专家对记者表示,中国是全球投资者无法忽视的重要市场,人民币资产不仅丰富了全球投资者资产组合,更因其低波动性和稳定性,成为国际资本分散风险的关键增持类别。

  跨境资本波动明显

  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于全球跨境资本流动形势具有显著影响力。“美联储缩减购债时间渐近,全球流动性或将收紧。这一过程中,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脆弱性会更突出。”IIF经济学家Jonathan Fortun在报告中称,投资者似乎正在撤回在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投资头寸。

  IIF报告显示,7月份,流入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投资总额为77亿美元,较上月的281亿美元锐减约四分之三。细分类别来看,新兴市场经济体中,股票市场遭遇资金大幅流出,合计流出105亿美元,为10个月以来最差表现。债券市场则一如既往扛起资金流入“大旗”——当月,新兴市场经济体债券市场实现流入182亿美元,流入资金规模持续处于高位。

  数据显示,新兴市场经济体上半年面临波动加剧的跨境资金流入。今年1月至6月,新兴市场经济体分别流入531亿美元、312亿美元、101亿美元、455亿美元、138亿美元、281亿美元。

  招商证券研发中心董事总经理谢亚轩表示,自今年2月开始,金融市场投资者就已在预测美联储缩减量化宽松规模的政策时点和力度。这也是导致今年上半年全球多个经济体跨境资本流动出现明显波动的主要因素。

  人民币资产稳定“吸金”

  在整个新兴市场经济体资金进出波动加剧之时,人民币资产依然稳定“吸金”。

  IIF数据显示,7月新兴市场经济体资金流入锐减,但中国股市和债市合计吸引近20亿美元资金流入。中央结算公司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债券再获境外机构“大手笔”增持。7月,境外机构的人民币债券托管面额为33751.87亿元,较6月增加753.52亿元,这一增持规模为5个月以来最大。

  今年上半年,以中央结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两个口径合计,境外机构投资者累计增持人民币债券4889亿元,同比大增逾五成。

  安本标准投资管理亚洲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吴子宇表示,在中国债券市场,外资净流入日趋稳定,未受市场情绪左右。当前不同市场周期对中国债市的影响微乎其微,中国市场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难以撼动。

  从上半年情况来看,人民币利率和债券收益率波动降至2018年3月份以来最低水平,债券需求保持稳定。截至6月底,境外投资者为中国国债市场的第二大投资者。

  哪些因素促成投资者乐于持有中国债券?据记者了解,除了稳定而高企的中美利差之外,境外投资者当前更为看重中国债券可以分散风险的“避风港”特质。

  吴子宇表示,全球债券投资者密切关注中国在岸市场的发展。对于任何多元资产或全球资产投资组合来说,中国在岸债券这一资产类别有助于分散风险。

  中国债市开放的一大关键节点已近在眼前——自10月底开始,富时世界国债指数将纳入中国国债。诸多国际机构正提前增配。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乔·佩里预计,至2021年底,外资持有中国国债的比例有望从年初的近8%升至10%,2021年境外资金流入预计达1.2万亿元。

  3、工信部: 确保“通信行程卡”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8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将从持续增强系统能力、完善系统运行监测手段、持续强化应急保障三方面发力,确保“通信行程卡”安全稳定运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单位推出了“通信行程卡”公益服务,面向全国手机用户提供本人近14日内境内外行程的查询。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谌凯介绍,截至目前,“通信行程卡”累计提供查询服务超过120亿次,有力地支撑了“用户是否到访过中高风险地区判断”、疫情期间人员流动管理和复工复产等工作。

  针对近日“通信行程卡”在上班早高峰的时段出现服务异常的情况,谌凯表示,将进一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确保“通信行程卡”安全稳定运行。一是持续增强系统能力。进一步扩充系统容量,优化整体架构,增强系统弹性,有效支撑疫情防控的需求。二是完善系统运行监测手段。及时发现资源使用的异常情况,提前采取防范措施。三是持续强化应急保障。健全应急处置的工作机制,完善应急预案,重点提升大量突发、并发流量等极端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

  围绕进一步提升区域协查效能,谌凯表示,区域协查专班重点分析南京禄口机场、张家界魅力湘西剧场、郑州第六医院等重点场所人员流向情况,推动各地创新数据应用,确保风险人员排查任务及时完成。下一步,将推动各地加快“疫情快速登记”小程序的安装应用,进一步提升信息报送效率。

  4、央地部署挖掘信息消费潜力 新型消费将加速崛起

  从培育定制消费、智能消费等新模式,到布局“互联网+”服务消费,从启动信息消费节,深入推进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建设,到加强5G在消费领域的融合应用……《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当前从部委到地方正密集出台鼓励政策和措施,积极打造新型消费新增长点。与此同时,随着5G融合应用提速,穿戴设备、虚拟现实等5G+信息消费领域将迎来广阔市场空间,业内预计到2025年5G有望带动8万亿元信息消费。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当前新型消费发展迅猛,在促消费扩内需以及带动相关产业升级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力引擎。但当前新型消费发展仍存在不少堵点,新型消费潜力尚未充分释放,下一步需不断优化新型消费发展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消费覆盖面,激活更多商业应用潜能,为促内需提供新动能。

  央地部署挖掘信息消费潜力

  7月23日,北京启动智能消费节和信息消费节。活动期间,全市10余个重点商圈、300余家品牌企业、2000余家门店,开展百余项促消费活动,多家企业将联手发放10亿元智能和信息消费券。此前,2021中国信息消费节活动在合肥开幕,重点聚焦信息消费领域,进一步加快5G应用与信息消费融合发展,创新消费方式场景,逐步推进消费载体建设。2021上海信息消费节期间,超过13000家小微企业进行了数字系统改造和上云上平台,1100万市民消费各类数字在线服务,同比增长超37%;拉动消费金额超350亿元,同比增长超29%。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多部门政策部署正密集落地,加快培育信息消费市场。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将支持发展超高清视频终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设备、可穿戴设备等面向消费升级的电子产品。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相关负责人在2021中国信息消费节启动仪式上也表示,下一步将从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加快提升产业供给能力、深入推进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建设、联合各地举办各类活动等方面着力,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5G在消费领域的融合应用将进一步加强。7月12日,工信部等十部门发布的《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在个人消费领域,打造一批“5G+”新型消费的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让用户获得感显著提升。实施新型信息消费升级行动,重点布局5G+信息消费,加快云AR/VR头显、5G+4K摄像机、5G全景VR相机等智能产品推广,拉动新型产品和新型内容消费,促进新型体验类消费发展。

  工信部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5G将拉动8万亿元相关的信息消费,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2.93万亿元。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湾区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当前信息消费增速强劲,其潜力释放离不开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包括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商贸流通基础设施网络的完善以及新型消费网络节点的落地等,都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夯实消费压舱石作用。

  多方发力培育新型消费增长点

  在信息消费等新增长点的带动下,新型消费市场正在加速崛起。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6.11万亿元,同比增长23.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03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将近1/4,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达20%。

  作为未来消费市场升级扩容的重点,新型消费正在迎来更多政策支持。《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近期以来多部门密集部署,从商品消费到服务消费双重加力,加快推进新型消费潜力释放。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并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等具体举措。

  商务部发布的《“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提出,培育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多业态聚合、多场景覆盖为特征的新型消费,打造消费新增长点。发展商品消费新模式,鼓励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发展。推动生活服务智能化,加快促进生活服务业上线上云,引导企业丰富线上服务供给,优化到店与到家双向服务模式体验。

  相关领域也在出台具体支持举措。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并将提供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作为举措之一,要求推动线上和智能体育赛事活动开展,支持开展智能健身、云赛事、虚拟运动等新兴运动。

  互联网健康医疗、在线文娱、智慧旅游等更多消费业态发展也在加速推进。例如,近日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提出,培育绿色健康消费新模式。充实丰富在线医疗、在线文体等线上消费业态,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双向提速。推进终端非接触式智能设施建设和资源共享。

  利好释放激活消费增长新空间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新型消费作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消费业态,在全方位、全链条政策支持下,正在成为引领消费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引擎。他认为,随着具体举措的落地,网上零售、医疗、体育健身等领域有望开启新的增长空间。

  测算也显示,多个相关市场有望实现高速增长。毕马威近日发布的《“十四五”规划行业影响展望——零售篇》报告预计,2021年直播电商将继续保持较高速增长,规模将接近2万亿元,渗透率达到14.3%。另外,农村电商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型消费业态,也在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9549.3亿元,同比增长21.6%。

  与此同时,业态模式还在不断创新,反向定制、即时配送等新模式也在快速成长。付一夫认为,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共振”效果正在加强,以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新型消费业态蓬勃发展,将促进生产、流通、经营等各个环节运行提质增效降本,并不断衍生出新的消费场景。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指出,在万物互联的新阶段,随着支持政策出台,会吸引大量资本投资5G、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基建,从而提高5G覆盖率,降低通讯资费,实现新基建与新型消费相互促进,进一步巩固经济增长中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

  朱克力认为,中国经济的双循环螺旋升级,有赖新型消费进一步拓展提升和深度赋能。在供给侧改革、需求侧管理和制度创新引领下,以及中央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等多重合力协同下,新型消费市场前景广阔。

  朱克力同时指出,当前新型消费迫切需要锻长板、补短板、破障碍、通堵点,应通过优化新型消费发展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及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活更多市场投资机会和商业应用潜能,持续为促消费扩内需和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提供新动能。

  5、今年上半年我国计算产业延续发展好势头

  在近日举行的2021世界计算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任爱光表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计算产业延续良好发展势头,微型计算机、服务器等主要产品产量及出口量快速增长,高度依赖计算基础的云服务、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新业态蓬勃发展,计算对数字经济的引擎驱动作用愈发显现。

  据悉,为了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湖南省人民政府、工信部定于今年9月16日至18日在湖南长沙联合主办2021世界计算大会,将为全球计算领域搭建一个专业化交流、高端化对接、共赢共享的国际合作平台。

  计算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下,全球步入数字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海量数据成为日益重要的生产要素,计算作为新型生产工具已渗透至经济社会各环节,计算力就是生产力。

  “全球计算技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的产业体系逐步构建,这正是我国计算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战略机遇期。”任爱光介绍说,当前,海量数据处理对计算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以及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速,催生出全球计算技术和产业的大变局。计算体系呈现多样化,多路线共存演进;计算格局正发生变化,加速器有望取代通用处理器成为数据中心主算力,混合异构计算平台加速发展;内存计算、多芯片封装等新理念、新技术正在打破经典计算“内存墙”“功耗墙”,量子计算、类脑计算等非经典计算从理论走向实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乔标认为,计算产业呈现三个趋势,即全球个人计算机市场迎来量价齐升小高潮;多样性算力需求引发计算技术体系化创新;融合型场景应用释放计算产业潜能。

  当前,我国计算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量子计算原型机、神威太湖之光等一批原创性成果相继涌现,关键软硬件取得突破,自主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数字经济规模稳步增长,经济社会智能化进程全面加速,计算内需市场不断扩大;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国际技术和产业合作向纵深发展。

  “就我国而言,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行业应用的融合型场景是算力算法算据大展拳脚的应用舞台,将为计算产业带来提质性拉动。”乔标认为,我国计算产业发展迎来两个机遇,一方面是数字经济发展、行业数字化转型对优质算力的需求为计算产业提供了广阔成长空间;另一方面是多技术路线并行演进为计算产业自主发展提供了机遇。

  乔标坦言,我国计算产业面临的外部技术封锁和供应链风险依然严峻,现有算力供给与复杂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尚无法精准匹配。

Copyright © 2000-2014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7906号-4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301号  站长统计
电话:138 7885 8538 传真:0771-5553302
邮箱:ac@active-carbo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