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理工新科技为太湖微污染原水处理添高效新途径

中国江苏网
2010-10-19
阅读次数:1645
阅读字体 【

 近年来,蓝藻大暴发使曾经的“太湖之美”成了引发全社会关注的“太湖之痛”。如今,南理工化工学院科研团队302助剂组研发出的一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使得高含藻微污染太湖水转化为水源水制饮用水成为可能,从而使得“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的经典唱段有望继续传唱。

  南理工302助剂组研发出的这项“惠民成果”的学名叫“以高纯阳离子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核心的技术和产品群”。凭借该成果,302助剂组于2003年成功申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高纯度DMDAAC及其均聚和共聚产品产业化技术开发》,并于日前顺利通过验收,是该校第一个申报成功并完成的国家科技攻关(支撑)项目。

  由该技术研发而成的产品,在受污染水处理过程中可以促进悬浮于水中的污染物载体微粒的集聚变大、形成絮团的进程,达到强化处理的目的。在污、淤泥处理过程中,可以将污、淤泥胶体中所含的水分快速脱除,大大降低污、淤泥含水率,缩减其体积,为其后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奠定基础。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微污染原水制饮用水处理、工业和生活废水处理、污淤泥快速脱水处理等领域。

  早在今年年初,南理工302助剂组承担的江苏省社会发展项目太湖专项(攻关)“PDMDAAC用于太湖含藻水强化混凝处理工艺及装备”就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鉴定。

  302助剂组代表张跃军教授介绍说,常规用于饮用水生产的无机盐混凝剂在处理各类微污染及高含藻原水时即使加大投加量,处理后的多项供水水质指标仍难以达标,并存在用量大、成本高、有毒物残留量大等缺点。而以DMDAAC为核心衍生出的产品,可以缩短悬浮微粒沉淀时间、提高产水能力,减少无机盐用量和氯用量、降低综合成本,显著提高出水水质。同时,还可以大幅度减少饮用水生产过程中的污泥排放体积,节省能耗,保护环境。该科技成果应用于太湖微污染原水强化处理制饮用水工程,可以大大提高处理功效。

  该项目在安徽芜湖、山东东营已建成多条中等规模试验样板生产线,项目产品及技术推广前景良好。

  该类新产品及技术还可在石油开采的三次采油技术、纺织染印固色处理和废水处理、药物和日用化学品的杀菌与防腐、电子产品的抗静电涂层处理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项目组今后将拓展在其他应用领域的应用与开发研究。
 

Copyright © 2000-2014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7906号-4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301号  站长统计
电话:138 7885 8538 传真:0771-5553302
邮箱:ac@active-carbo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