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制造”让应急用水不用愁

东方今报
2011-04-01
阅读次数:1711
阅读字体 【

        3月28日至29日,省委书记卢展工调研科技工作时指出,科技创新是动力、是活力、是民生、是未来。无论是提高检测水平、保障人民健康,还是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都越来越离不开科技创新。即日起,我们将推出“走近实干的科技工作者”系列报道,揭秘他们的科研过程,详述他们的科研成果,一窥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和即将带来的变化。

  发生大地震后,断水断电,老百姓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饮用水问题,这个困扰世界各国的难题,如今被我省科技工作者破解。这位了不起的人物,就是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赵亮。

  令人欣喜的是,这一研究成果不但研制成功了,而且可以立即投入使用。3月28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到省科学院调研时,对他的这一科研项目表示了极大的兴趣。赵亮是如何研制出来的?他又经历了怎样的辛酸?

   【调研】

  应急水处理车引关注

  3月28日上午,省委书记卢展工来到省科学院调研,一段对话引人关注。“我们研究的应急水处理车,上个星期在黄河边运行过滤,处理后的水电导率超过了娃哈哈和农夫山泉。未来三到五年,灾害应急处理这一类特种车的产值应该在100亿元至150亿元。包括我们杨瑞娜教授做的LED项目,都是河南能做大做强的项目。”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赵亮向卢展工介绍。

  卢展工关切地问:“能找到合作伙伴吗?”并帮他出主意说:“其实现在我们河南做的很多东西别人都不知道,应该放到更广阔的平台上,推出科技成果、科研项目,与企业、人才对接。”

  这个细节经新闻媒体报道后,应急水处理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那么,这辆车又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对大家的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一切,都和赵亮有关。

  【往事】

  提起活性炭很心酸

  “呵呵,这个过程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的。”昨天下午5时30分,在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反应型高分子材料实验室内,东方今报记者找到了正在做实验的赵亮,今年50岁的他,憨厚幽默,而当提起往事的时候,他又沉静下来。

  原来,1982年8月从郑州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赵亮就在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从事化学研究工作,一直专注于材料科学的研究与技术开发。“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工业发展非常迅速,但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经常发生水污染、大气污染的恶性事件,而每次污染事件都会给当地居民的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危害。”赵亮说,发生污染事件后,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防治,而说到防治,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活性炭,因为它的吸附能力比较强。“作为科技工作者,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儿,因为活性炭都100多年了,大家还在用它,竟然没有新的替代材料。”赵亮说。

  2002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赵亮飞赴澳大利亚水质研究中心,开始了环境科学的研究。

  【发现】

  研制14种净化材料

  在澳大利亚,赵亮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澳大利亚是海洋国家,该国民众吃水全靠老天降雨,当地政府把这些水收集起来存储到水库里,水质呈红褐色;然而,经过净化后,这些水可以直接饮用。

  澳大利亚的水处理技术,让赵亮非常吃惊。

  赵亮说,水体不好,就会产生藻类,从而产生大量藻毒素。“人类肝病变,90%是由水引起的。”赵亮说,这些藻毒素在人体中集聚,对人的肝脏危害非常大。

  2003年,赵亮回国后,下大力气研究水质净化和空气净化。如今,8年过去了,他和他的团队研制出了14种材料。“这些材料完全可以应用到水处理中,然而,科研项目成功了,一直受到冷落。个别找上门想搞应用的,也是高校,他们也是为了研究用。”“澳大利亚的水处理标准,达到了10个PPM(PPM表示一百万份重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重量,百万分之几就叫做几个PPM),经过我们的研发,我们的纤维材料应用到水处理中,比澳大利亚的水处理标准还要精确1000倍。”另外,赵亮还透露,前段时间,媒体报道郑州浅层地下水砷含量超标,而他们研制出来的一种材料,完全可以对付它,只可惜,这些成果一直得不到实际运用。

  【成果】

  应急水处理车终问世

  获悉赵亮的科研成果,去年8月,新乡的一家公司主动联系赵亮,想把他的科研成果应用到水处理中。

  双方一拍即合,从去年8月到现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应急水处理车就问世了。这种应急水处理车,其实就是一辆载有水处理设备的卡车。

  为何速度会这么快?用赵亮的话说,他的科研成果是现成的,所以,操作起来就简单多了。“这几年,自然灾害频发,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包括这次日本大地震,灾民面对的第一大难题就是饮水问题。”赵亮说,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后,断水断电,即便是河水,也往往伴有大量泥沙,污染严重,无法饮用,而他们的应急水处理车,就是专门来净化这些污水的。

  为此,赵亮和他的团队将车辆开到黄河边,抽取浑浊的黄河水进行试验。“经过混凝过滤系统、活性炭吸附系统、功能纤维吸附系统、超滤系统和反渗透系统等十几道工序,净化出来的黄河水达到了国家生活饮水标准。”

  应急水处理车面世后,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今年4月下旬,他们将在新乡市召开大型推介会,国务院减灾办以及全国10多个省的减灾办,印尼、新加坡等多个国家也将前来考察、学习。“它的市场前景非常好。”赵亮显得信心十足。

  【无奈】

  科研人员最缺资金

  “没有钱,真是难办事儿啊!”谈起自己的科研历程,赵亮称这是最无奈的事儿。

  2003年春天,赵亮研制出有机功能纤维材料,这种材料有白色的、黄色的,就像棉花一样,棉绒绒的,而它最大的作用,就是杀菌、灭菌。

  “当时,SARS闹得很厉害,需要大量口罩。我们的有机功能纤维材料派上了大用场,生产口罩的时候,把这种材料加到其中,杀菌、灭菌作用很明显。”

  然而,让赵亮想不到的是,SARS结束后,他的这种材料就被搁置在了一边。“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想让这种材料大量应用,生产出来的口罩也可以作为战略物资留存,以备大面积的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可是,应用了有机功能纤维材料的口罩,成本需要30多元,没有厂家愿意生产。”

  为此,赵亮曾跑了多家生产卫生材料的工厂,结果每次都失望而归。“如果应用有机功能纤维材料,他们的生产线就要停机,然后重新开机,需要20万元资金,我哪有钱啊!”

  赵亮说,一项科研成果的应用,需要从小试(实验室)、中试(小规模生产)到产业化三个阶段,现在最缺的就是中试这个环节,希望能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

 

Copyright © 2000-2014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7906号-4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301号  站长统计
电话:138 7885 8538 传真:0771-5553302
邮箱:ac@active-carbo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