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流域水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对策分析

中国水利水电市场
2011-04-02
阅读次数:1904
阅读字体 【

  岐山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地形地貌复杂,类型多样,山、川、塬兼有,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北依千山,南接秦岭,中部为台塬川地,渭河、韦水河由西向东流经其间,形成“两山一川,两水分三塬”的自然地貌。县域地处内陆,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气候,四季冷暖干温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1.9℃,极端最高气温41.4℃,最低气温-20.6℃。多年平均降水量662.5mm,且时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蒸发量1324mm,平均日照时数2064.8h,干旱指数1.33。

  岐山县属宝鸡市辖区,是一个农业大县。近年来发生干旱的频率越来越高,致使部分干旱易发区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发生问题。全县3乡11镇,144个行政村,2008年底全县总人口46.81万人,其中农业供水人口38.41万人。农村饮水安全人数为29.44万人,饮水安全普及率达到77%,集中式供水人口为33.90万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目前仍有8.97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因水质问题的3.03万人,水源保证率不达标。

  2 农村人口饮水基本情况

  2.1集中式供水基本情况

  岐山县多年来,针对农村供水状况,立足实际,深入村组和农村水厂分析考察论证,进行专题调研,创新思路,确立试点,总结经验,自2000年以来先后兴建区域性集中供水工程178处,受益人口33.90万人。按水源类型分采用地下水的171处,受益人口31.32万人;饮用地表水的7处,受益人口2.58万人;全县大部分水厂都有净化设施,其中千吨万人以上的工程4处,受益人口5.43万人,年供水总量647万m3。改善了群众生活件及卫生条件,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水平,同时,促进了群众脱贫致富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2.2分散式供水基本情况

  为了增强全县农村人口饮水,在集中式供水之外的区域,各乡镇、企业等纷纷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增大了饮水覆盖率。分散式供水应运而生。分散式供水与集中式供水相比,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灵活性强等有点。大多采用水压井取水,在地表水较浅、水量较为丰沛的区域实施。分散式水压井取水主要分布在该县渭河以北的蔡家坡地区,饮水人口7.9万人。

  3 农村人口饮水的主要问题

  3.1分散式供水保证率不高

  分散式供水区域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经化验分析浅井水肉眼可见物及总大肠菌群指标超标;采用筒井人力绞水的地区人口达7.25万人。表层地下水埋深一般在20m—60m之间。干旱发生时浅井水位下降,水源枯竭,浑浊度严重超标,水量无法满足,水质得不到保证。

  3.2其他方式供水水质堪忧

  采用泉水供水的人口0.24万人,泉水水质和水量得不到根本保证;采用集雨供水的人口0.0032万人,分布在千山南麓的京当乡山区,一遇干旱少雨,水量无法满足,水质就无从谈起,群众吃水更困难。

  3.3无供水设施的地区安全不达标

  全县无供水设施的人口0.41万人,主要分布在南北二山的山区,水质从色度、嗅味、肉眼可见物等物理指标来看,大部分水质不达标,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

  4 饮水不安全人口分布及其成因

  4.1人口分布情况

  全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为8.97万人,其中水质问题3.03万人,主要分布在南北二山浅山区,渭河、韦水河、麦李河流域,具体分布在祝家庄镇、凤鸣镇、青化镇、故郡乡、蒲村镇、雍川镇、曹家镇等地区。

  用水方便程度低的人数为5.94万人,主要分布在千山南麓旱腰带地区,秦岭北麓浅山区,南北二山的残塬边坡地带及其他零星地区。具体分布在凤鸣镇、故郡乡、大营乡、蒲村镇、祝家庄镇、京当乡、青化镇、枣林镇、雍川镇、曹家镇、安乐镇等。

  4.2不安全引水的成因及危害

  因水质问题的区域,污染严重,细菌学指标超标严重,地表水、地下水未经处理。据卫生部门统计,该地区肝炎发病率为1.15‰,伤寒发病率为0.56‰。长期饮用此水,给人民群众健康构成危害。

  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生活用水量不足的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差,地下水分布不均,一遇干旱,少雨、水源枯竭,水源保证率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群众生活、生产饮水及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

  5 部分饮水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5.1供水规模水,建设标准低

  1999年以前的农村供水工程设施分散、规模小,绝大部分工程以自然村、组为单元,彼此独立,各自为政,特别是建于七八十年代的人饮工程,由于受当时资金技术、材料等条件限制,项目零星布设,建设标准较低,大部分供水设施老化失修,供水保证率低,且遇干旱年份缺水、断水时有发生。

  5.2水资源管理不够严格且缺乏科学性

  建于七八年代的人饮工程,水资源论证不够规范化,统筹调配,只是按照分割的行政区域各自利用区内有限水源分散供水,加之水源管理上取水许可把关不严,审批水量随意性大,计划用水、节水制度落实不到位,因此滥采滥用的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部分供水工程水量不足。

  5.3经营管理困难

  供水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措施不到位,致使部分供水工程无法正常运行 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后管理是十分薄弱的环节,重建轻管现象比较严重。有一部分已建工程建后管理跟不上,运行机制不活,部分供水站水价达不到成本,水费征收率低。并且农村供水以生活饮用为主,用水量小,工程供水规模小,造成供水成本过高,而群众承受能力有限,加之供水设施分散,村、组大多委托一到二人经营管理,管理粗放,象征性收费,致使供水设施不能得到及时维修养护,设施老化,不能自我维持。

  5.4农村饮水安全技术落后

  由于部分地区属于氟重度超标地区,在已建设(改)供水工程中,处理水源水质措施单一,只采用寻找好水源建设供水工程,而没有采用活性氧化铝降氟和反渗透降氟等措施,在含盐量超过2.5g/L的苦咸水地区,没有采用电渗析和反渗透除盐苦咸水蒸馏淡化棚等措施。在水源严重污染地区,没有采用加强活性炭深度处理等常规处理措施。 

  6 解决的措施和对策

  6.1开源节流,多措并举解决水源短缺问题

  针对年内降水分布不均的现状,兴建塘坝、涝池、井窖、屋面集水等蓄水设施,拦蓄降雨;继续进行封山育林,建设生态涵养水源;运用水价调节机制,加快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6.2加强运行管理,确保饮水工程运行的可持续性

  改变已建饮水工程长期沿用的“国家建、集体管、群众用”的不计成本的粗放管理模式,建立良性运行管理机制。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科学的良性的运行管理模式,加快水价改革步伐,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滚动发展,以水养水,良性循环的改革新路。

  6.3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加大宣传力度,使群众充分了解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及水价收费征收等制度,以及群众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提高群众爱护基础设施的自觉性。动员群众充分参与管理,自觉交纳水费,维护工程,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行。

  6.4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确保饮水安全

  加快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从处理生产和生活废污水两个方面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和入河量,加强污水集中处理率。与相关部门联合采取强制手段组织社会力量对各类河道进行垃圾清理,严格限制生活垃圾继续倒入河道;在社区大力提倡卫生厕所的建设,美化环境,净化水源,使生活饮水水源的管理工作得到规范。

  6.5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完善水质监测体系

  水质监测是保障饮水安全工作的耳目,只有做好水质监测工作,才能使保障饮水安全工作有的放矢。对突发性污染事故及时预警、保障饮水安全等都需要有完善的水质监测系统作后盾。供水水质的好坏与水媒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为保证农村饮用水安全,要将农村安全饮水监测网络体系的建立和评估体系工作纳入项目工作,由卫生部门在原有的饮用水监测体系基础上,建立健全由县、乡(镇)卫生防疫机构和乡(镇)供水站为主体的农村安全饮水监测网络体系。该网络体系不仅定期监测农村饮用水质,还应定期调查水源地环境和水质、饮水人群发生疾病的情况等,并做出综合评估。

  7 结语

  保障农村人口饮水安全一直是国家高度关注、大力支持的重要项目。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继续关注,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进一落实,岐山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一定会得到彻底地有效改善,全面推进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农业科技与信息》杂志《试述农村安全饮水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岐山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岐山县三年解决农村人饮困难规划报告》。

  作者简介

  张英(1978-),女,助理工程师,1996年毕业于陕西省水利学校,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供水工作。

  李亚宁(1982-),女,助理工程师,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供水工作。
 
 

Copyright © 2000-2014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7906号-4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301号  站长统计
电话:138 7885 8538 传真:0771-5553302
邮箱:ac@active-carbo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