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不愿花钱除“恶臭” 环保技术无人问津

中国环境报
2010-07-30
阅读次数:1662
阅读字体 【

  在第二届全国化工行业环境风险应对专题研讨会上,记者见到山东派力迪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瑞莲时,她正为工业废气处理的问题发愁,因为她的处理技术在推广过程中连连碰壁。

  恶臭问题纠缠化工企业

  工业废气成分复杂,微生物处理难奏效

  “工业废气处理和水处理不一样。”李瑞莲告诉记者,由于气体产生量大,不可能像水处理那样有充分的停留时间,所以微生物无法解决废气处理的问题。为了说明这一问题,她给记者进行了详细计算:以每小时排出1万立方米气体为例,用附着微生物的填料去处理这些气体,假设填料截面面积为4平方米,要让这些气体在填料中停留1分钟,填料的长度就要超过41米。“1万立方米/小时的废气排放量并不算大,但哪有这么大的空间让气体停留、与微生物充分接触呢?在化工厂,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水的停留曝气时间为4~5天,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时间也要8小时左右。”因此,生物治理对于工业废气来说很难奏效。

  由于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化学反应复杂,产生废气的成分也很复杂,增加了处置工作的难度。“如果采用活性炭吸附,由于气体产生量很大,活性炭两三天就会饱和。有些企业采用水洗的办法,也就是用酸碱中和的原理,但是,很多气体非酸也非碱,因此水洗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李瑞莲表示,恶臭问题是逼迫很多化工企业搬迁的重要原因之一。“工业废水可以通过管道输送到几公里之外排放,但废气不行。老百姓对味道很敏感,因为他们不能确定其中是不是含有有毒成分,是否对健康有害。”

  好技术推广仍处处碰壁

  先治理,后收钱的BOT模式似难推广

  考虑到长远发展,很多企业现在也开始关注恶臭问题,但大多都苦于找不到好技术。据介绍,很多企业为了解决工业废气问题,先后尝试过了活性炭吸附、酸洗碱洗和燃烧等治理方式。国内一些城市曾经大力推广过燃烧法,认为燃烧能比较彻底地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很多废气在燃烧时必须加入柴油等助燃剂,一方面增加了处置费用,另一方面也容易因为燃烧不充分等原因产生新的污染物。“这类似于汽车尾气,烧掉了原来的废气,又产生了新的废气。”李瑞莲说。

  李瑞莲向记者介绍了山东派力迪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的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技术。这一技术利用双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对物质分子结构进行彻底断链、分解,最终生成水、二氧化碳及其他无毒无害的小分子物质,已实现废气彻底无害化。这一技术操作简便,处理每立方米废气的耗电量仅为0.003千瓦,而且处理后的废气温度只增加两摄氏度。

  “与燃烧法相比,这种技术前期投资比较大,是燃烧法的2~3倍,但运行费用要低得多,每千立方米废气处理费用在5元左右。这样一来,经过一年半左右的时间,采用这项技术的成本就会与燃烧法持平,而这套设备至少可以使用15年。”李瑞莲介绍说。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技术来源于17年前复旦大学承担的一个国家课题,当时是为分解氟利昂而研究的。“氟利昂是一种非常稳定的物质,但这一技术可以将其彻底分解。此技术对气体成分的选择性不强,但对不同物质的去除效率有差异。”李瑞莲特别强调,这一技术对二恶英等有很好的分解去除效果。
 

  既然技术有优势,为什么推广中会连连碰壁?李瑞莲认为,这一方面与等离子概念被滥用、很多技术鱼目混珠有关,另一方面,在没有强制压力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不愿意花钱进行这方面的投资。“有些企业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实在挨不过去了,就建一套设备,但不一定持续运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当然选择前期投资少的了。”

  目前,派力迪的这一技术已经在4家企业进行了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为山东一家企业安装这套设备时,是在设备稳定运行、达到预定效果后才收的钱。”李瑞莲还向记者讲述了技术应用后面的故事。

  某企业的老板对自己工厂产生的废气过敏,因此十分关注这一问题,并想方设法予以解决。最终,在试过多种方式后选择了派力迪的技术,并取得了预期效果。另外一家化工企业因为处在交通要道,产生的气味影响了当地形象,因此经常被要求停产整顿,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这家企业也迫切需要解决恶臭问题。

  为了推广这项技术,李瑞莲表示,她正在考虑BOT模式。“很多企业很想解决废气问题,但找不到好的技术。我们对自己的技术是有信心的,B O T 模式也可以消除企业的顾虑。”

  为此,李瑞莲与一些国内大型化工企业进行了接触,“他们对这个技术很感兴趣,但认为前期投资大,而采用BOT模式,会影响到他们的利润。”李瑞莲的设想在开始时就遇到了困难。大企业担心影响自己的利润,小企业的信用、生存时间等又是李瑞莲所顾虑的,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其是否能够收回投资。同时,BOT模式也意味着她需要更多的资金。

  达标也不一定不产生恶臭

  监测无门,监管缺位,企业能糊弄就糊弄

  随着清洁生产工作的推进,化工企业恶臭问题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但仍是造成化工企业与周边居民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现在,仍有一些企业对这一问题置若罔闻,除了经济利益的考虑之外,监测手段不完善、监管不严也是原因之一。据介绍,《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8种恶臭污染物的一次最大排放限值、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及无组织排放源的厂界浓度限值。但除此之外,产生恶臭的物质还有很多种,这8种物质达标排放,并不足以保证不产生恶臭。李瑞莲告诉记者,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不能像监测化学需氧量那样监测气体的浓度,必须要对单种物质进行监测。不同企业由于原料、工艺的不同,产生的污染物有很大差异,监测也就成为各个工业园区最头疼的问题。

  李瑞莲说:“要想管得住企业排放,就要像对待化学需氧量一样在线监测。”但是,很多有毒有害气体目前还无法实现在线监测,比如很多人谈及色变的二恶英。除此之外,相关法规标准没有对废气监测方法提出具体要求,采样点是在上风向还是下风向、距离排放口远近等,都将影响检测结果。

  “现在,很多化工企业不敢把问题充分暴露,相关职能部门由于监测手段等原因,又不能充分引导,致使很多企业对于废气处理问题能糊弄就糊弄。”李瑞莲认为,解决恶臭问题,还需要政府加强监管。

 

Copyright © 2000-2014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7906号-4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301号  站长统计
电话:138 7885 8538 传真:0771-5553302
邮箱:ac@active-carbo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