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制定处于两难境地 今后更多采用“组合拳”

金融界网站
2010-08-11
阅读次数:1306
阅读字体 【

  央行日前公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我国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未来国内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但通胀压力不容忽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仍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要继续实施适度的财政政策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要把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

  事实上,2009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已经逐步淡出经济刺激政策,转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战场”。频频而来的房地产新政,对银行资产构成考验;逐月攀升的物价指数,形成了政策转变的市场预期。我国的宏观政策在小心翼翼地微调,若简单采取“硬着陆”的方式,将使政策刺激性需求萎缩,初见成效的增长动力可能中断。如此,我国经济将再次面临 “二次探底”的风险。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不仅面临众多两难问题,同时还要防范多项经济政策叠加的负面影响。

  7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今日公布,数据不温不火的可能性很大,不会给市场带来太多的“惊喜”。

  人民币新增贷款将逐步收缩。上半年人民币新增贷款4.62万亿元,占全年计划7.5万亿元的61.2%,若按照“3—3—2—2”的投放速率,略超原定的4.5万亿元的投放计划。预计7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在6000亿元左右,8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将继续收缩。货币信贷增速的回落,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对于经济过热的担忧。

  存款准备金率继续上调可能不大。目前,国内市场的流动性适中,但仍存在部分银行存贷比超过银行监管要求、资本充足率不足的状况,而这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业务扩张能力。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或是收紧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欧美银行一样,国内商业银行也进行了一次压力测试。这次测试的内容是,贷款银行的投资组合能否经受住房价下跌60%的考验。由于房地产行业和多个行业紧密相关,房地产调控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相关企业资金需求下降,进而加大对信贷需求的抑制作用。今年以来,央行已三度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共计1.5个百分点,这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的进一步印证。3次上调准备金率共冻结资金超过9000亿元。准备金率的提高,使货币乘数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全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无论从去年大型工程项目需要后续资金,还是从经济结构调整急需资金扶持新兴产业的角度看,下半年央行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不大。况且,存款准备金率已处在一个历史高位。

  仍然存在加息的可能。美国7月份的就业报告显示,美国经济复苏前景令人担忧,美国国内正在期待更加宽松的经济政策。从目前来看,美联储加息概率不大。而我国央行自2008年以来连续5次降息,达到2.25%的低位水平,是为了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进而保持经济较好较快增长。较低的利率水平降低了居民和企业以现金和银行存款保有资产的愿望,由此推动了对有价证券及其他实物资产的需求。利率是货币政策市场化调控非常有效的手段,利率上调会改变全社会资金的风险溢价水平,进而影响资产价格,以及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目前,国内企业经营仍在恢复之中,尤其是民营经济和广大中小企业盈利能力仍然较弱。但是,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加之去年货币增速过快所产生的滞后效应,很大程度上强化了通货膨胀的预期。另外,受灾害性天气影响,全球各地粮食减产已成定居,农产品价格的强劲上涨很可能得以延续。

  我们都知道,负利率的现象不可能长期存在,维持名义利率在历史低位,将导致投资品价格进一步攀升,在当前不太稳固的实体经济背景下,或引发滞胀的可能,而这将加大政策调控的难度。

  央行主观上意在维持市场资金面适度宽松。每当有大型企业的首次公开发行,都能见到央行“保驾护航”的身影。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投放资金,确保IPO的顺利进行。近期,连续三周的净回笼并未给资金面造成实质冲击,货币市场利率仍旧保持低位水平。

  综上所述,年内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总基调将维持不变,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楼市调控及地方融资平台的清理问题,究竟会对银行信贷和资产造成多大的影响,将是未来政策的主要不确定因素。未来政策制定的两难处境依然存在,既要维持经济总体较快增长,又要控制物价的非理性上涨,以确保我国经济朝着健康发展的方向迈进。但我们相信,政策的选择绝非偶然,今后政策的发布与实施将更多地以“组合拳”的形式存在,其综合实效需等待时间的检验。
 

Copyright © 2000-2014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7906号-4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301号  站长统计
电话:138 7885 8538 传真:0771-5553302
邮箱:ac@active-carbo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