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业转型当好“辅导员”

苏州日报 
2011-06-07
阅读次数:1723
阅读字体 【

  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的长廊上,常年挂着一幅写有“市场是企业的方向,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海报。每天在这里忙碌穿梭的技术检验人员,总要和它打上几次照面,久而久之,这句话已烙在每名质检人员的心中,成为主动服务企业、服务经济转型的信条。

     如今,苏州质监系统已经形成以质检所、计量所、纤检所、情报所、培训中心和省特检院苏州分院六大技术服务平台为核心的质量技术检验检测综合体系。质监人员充分发挥综合优势,通过技术支持、信息支持、标准支持,帮企业迈上新的发展平台,跳出一个个生死攸关的困局。由此,获得的是企业的信赖,提升的是服务水平。

     为企业问题产品送“解药”

     技术强身提升服务水平

     一连两个多月,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电学室主任吴震和他的检验团队都在为中断了企业正常生产的一块问题电池大伤脑筋。

  今年3月的一天,园区一家合资企业的负责人心急火燎地找到了质监部门。原来,该企业生产的一款电动绿化修剪机最近在欧美国家上市销售。然而没过多久,这款设备开始频繁接到用户关于用电的投诉,意识到可能是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企业立即向欧美市场发出了召回通知。对着满仓库被召回的问题产品,该企业技术人员找到了“病症”却始终找不出“病因”,产品生产为此中断,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运营。

   当发现问题出在电池高温下寿命不达标后,检验人员投入到反复试验分析中,一一排除了多种假设。经过两个月的试验最终为企业找到了最佳改良方案。吴震说,小到家用电器,大至电力配电柜,为了企业任何一个疑难杂症,检验员们的试验时常一做就是好几个月。

  此时,市计量测试研究所精密测量检测平台的检验人员,也刚为太仓实用动力公司的干密封管螺纹设备做完体检。“都是刚研制的新产品,出厂前检测时却发现一整批中没有一件是合格的,经销商催得紧,可有货不能出啊! ”检验人员经过测试,并查看现场使用的检测设备后很快发现,产品质量完全没问题,而是检测时的测量仪器没选对匹配的型号。“有质检机构的权威检测和指导,咱们心里也有了底。 ”企业负责人表示。据了解,去年一年,精密测量检测平台为近3000家企业进行了产品检测。

   技术强身才能提升服务企业的水平。目前苏州质监系统已建、在建国家级质检中心3个,国家实验室1个。其中,国家丝绸及服装监督检验中心在纺织基础标准、丝绸产品,服装产品、针织产品和家纺产品上实施检验检测全覆盖;国家通信光电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关键设备世界一流;国家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型式评价实验室的建成投用,将彻底结束苏州企业新产品送检“苏州——沈阳”来回跑的历史,也大大便利了华东地区其他城市相关企业。

     相继落户苏州的省电源中心、家居中心、洁净仪器中心、油脂产品中心、石化中心等10个省级质检中心,也承接着大批周边城市的产品检测委托工作。

  从产品检测到助力新品研发

     打造“产学研检”新载体

  苏州质监系统雄厚的技术、设备实力,正获得越来越多企业的信赖。各检验机构的功能,也逐步从单纯的成品检定检测服务,向为企业产品研发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延伸。

     对于吴中区苏州制氧机有限责任公司来说,开发生产液化气西气东输工程中去除有害气体的吸附装置,可谓是去年的头等大事。说是一个装置,其实是一套净化流程的操作方法。装置内的活性炭 能否循环利用,活性炭多长时间需要更换,如何运作最合理……每一步都需要严格的试验计算。然而生产设备有了,企业人员操作调试能力却完全达不到要求。质检所理化室技术人员在接到委托三个月,便将色谱条件开发、后续条件设定的标准报告交到了企业负责人手中。在为企业解决生产难题的同时,也通过权威精准的操作规范,确保了设备的使用安全。

     目前,市质检所正依托雄厚的检测实力多方引智,与东南大学等知名大专院校展开合作,整合资源打造“产、学、研、检”一体化的创新载体,帮助院校和技术开发机构进行成果转化,同时为企业筛选具有市场潜力的科技成果,实现双赢。国家信息网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型式评价实验室等在明年建成投用后,都将陆续为本地相关生产企业的产品研究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设备支持,打造高端产业链。一批高水平、高层次的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正逐步形成。

     应对产品出口壁垒

     主动当好“辅导员”“预警员”

     “2009年至2010年,苏州产品销往美国和日本的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玩具、日用品、化妆品和农产品中,77个批次出口受阻,其中2010年有34批产品出口受阻……”拿到这份统计报告,市技术监督情报所所长杨小明长长地叹了口气。“市区一家企业出口美国的镜片,因抗冲击性能不符合国际上的太阳镜/眼镜落球测试要求而受阻;张家港一家企业的医用手套,因产品质量低于其宣称的质量而受阻。从这两个案例来看,只要企业掌握进口国对产品的技术要求,重视产品的质量和检验,产品受阻的现象都可以避免。 ”杨小明介绍,在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出口企业中,有三分之二的企业对WTO/TBT等国际规则知之甚少。出口企业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不畅;技术法规等效原则难以兑现;出口企业在国际认证方面存在困难;在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方面,相关部门、行业和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等,也都是产品出口“碰壁”的问题所在。

     企业有需求,质监部门又有资源共建共享的优势,苏州市技术监督情报所依托国家和省级专业机构,建立江苏省WTO/TBT通报咨询中心苏州分中心,开展针对苏州企业的WTO/TBT信息通报,传递WTO其他成员有关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等技术信息和文件,帮助企业了解国外对出口产品的要求和出口认证程序。同时建立WTO/TBT预警体系,开展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专题研究。增强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功能,为提高产业应对能力,当好“辅导员”和“预警员”。

     记者从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也了解到,该所目前正着手与德国TUV、瑞士SGS等国际权威认证机构沟通交流,力争国家信息网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明年正式投用后,使客户的产品“一次检测,多国通行”,从而以多种方式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纳米技术标准申报“手把手教”

     帮企业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

     “一边刷牙,一边用手指在镜子上一指,就可以在镜子上看当天新闻,了解股市行情”,这种在电影《阿凡达》中出现的场景,被运用纳米技术搬到了现实生活中。这种名叫“纳米触摸膜”的材料具有成本、制造工艺及触控性能上的优势,还能降低老产品报废的电子污染,曾在上海世博会的多个国家馆中亮相,贴在玻璃上,最大可以达到4米长、1.5米高。就在不久前,它的生产者苏州泛普纳米科技公司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交了申报国家标准的相关材料。

   说起这次的申报过程,苏州质监局园区分局工作人员杨宝娣记忆犹新。由于是第一次申报国家标准,光是为企业编写材料,质监部门专门开展集中培训、为企业拟写模版、多次返工、成稿修改,从最初的“学术论文”到符合规格、像模像样的申报材料,花了比正常程序多出一倍的时间。而与其一同申报的另外8项纳米技术标准中,大部分企业也都是头一回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订的申报,由标准化处工作人员“手把手教”。

  据了解,目前园区已集聚百余家涉及新材料、光电子、生物医药和环境治理等纳米技术企业,以及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东大、中科大等10余家研发机构和实验室,从事纳米技术研发的产业化人才超过5500人。苏州质监局园区分局成立以来,“我们的产品技术世界领先,应该通过怎样的途径参与标准化活动,抢占行业内的话语权”成了质监人员走访企业时听得最多的一句话。

  产品质量水平离不开标准,标准缺失制约产业发展。了解了企业的需求,质监人员定期与企业展开互动座谈、集中培训,引导企业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与专利嵌入技术标准,并邀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人员走进企业考察等,通过一系列措施鼓励企业主持或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依靠自主创新的技术和智力成果,掌握产业竞争制高点。

  而省新兴产业标准化示范试点在园区批准立项,将进一步推动企业标准申报工作,着力打造起支撑纳米产业的功能平台。

 

Copyright © 2000-2014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7906号-4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301号  站长统计
电话:138 7885 8538 传真:0771-5553302
邮箱:ac@active-carbo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