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国内财经早间看点

华讯活性炭网综合
2020-10-21
阅读次数:319
阅读字体 【

  1、第三季度央企净利润同比增长34.5% 9月净利润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10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20年前三季度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在发布会上表示,第三季度中央企业收入和效益同步实现正增长,实现净利润4748亿元,同比增长34.5%。下一步,将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中央企业持续优化布局结构,全力以赴抓好生产经营发展工作,力争绝大多数中央企业效益持续较快增长、力争中央企业总体效益实现正增长。

  确保完成经营目标

  国资委20日发布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8万亿,同比增长1.5%。其中,9月实现营业收入2.8万亿,同比增长4.3%,月度增速创今年最好水平。前三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1.1万亿元,收入降幅由上半年的7.8%收窄到4.6%。第三季度中央企业实现净利润4748亿元,同比增长34.5%,其中9月实现净利润2046.3亿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净利润9133.5亿元,效益降幅由上半年的37.7%收窄到13.6%。前三季度,中央企业收入利润率保持在7%以上,9月份达到9.5%,创十年来最好水平。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超过4000亿元,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

  彭华岗表示,下一步将采取措施确保完成年中提出的经营目标。一是扎实推动中央企业经营发展稳增长。二是全面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三是全力推动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四是积极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五是认真抓好重大风险防范和化解。深入细致摸排中央企业各类风险隐患,分类制定应对预案,加强演练和压力测试,指导企业一企一策制定风险处置工作方案,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底线。

  大力推进央企战略性重组

  彭华岗表示,目前,正在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未来一个时期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央企战略性重组。

  一是进一步加快中央企业集团层面战略性重组,聚焦国家战略落实,推进企业强强联合,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二是加大专业化整合力度,聚焦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以业务做强做精为目标,通过无偿划转、有偿收购、股份制合作等方式,推动企业聚焦主业主责,努力解决重复建设和同质化发展等问题。

  三是进一步加强海外布局,跨国并购要聚焦企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推动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有序重组整合,与各类企业实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2、银行布局区块链最"走心" 多家链上交易额超千亿元

  自区块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新技术正带来难得的产业机遇。脱胎于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天然具有金融属性,从而为金融机构的布局带来了先天优势。

  最近一年来,金融机构纷纷布局区块链。在这条新赛道上,以国有大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业冲在最前,保险业紧随其后,证券业稍显落后。

  《证券日报》记者对相关公告梳理后发现,区块链技术已成为六大国有银行布局金融科技的“标配”,尤其是在贸易金融领域取得的成绩最多。其中,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浙商银行的链上交易规模均已突破千亿元大关。在试水区块链的保险企业中,中国平安等龙头险企已实现部分产出。券商方面,则大多停留在探索研究阶段。

  建行链上交易额

  去年超4000亿元

  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银行对区块链的需求最为迫切。

  “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银行缓解信息不对称和信任不对称的问题,解决银行业务的痛点;有助于银行内部体系改造,优化银行管理体系及业务流程;此外,还可以在防范金融风险与创新之间实现较好的平衡。”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向《证券日报》记者道出了银行偏爱区块链背后的真实原因。

  近一年来,涵盖供应链金融、国内信用证、福费廷等多个场景的贸易金融领域,已成为银行争相布局落地的“心头好”,几家国有大行均有所涉足,尤以建设银行的成果最为突出。

  建设银行在去年年报中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该行的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部署国内信用证、福费廷、国际保理、再保理等业务,累计实现交易金额超过4000亿元,吸引同业客户50余家。

  邮储银行也小有斩获。今年半年报显示,2020年1月份,邮储银行完成业内首笔跨链福费廷交易。截至报告期末,U链福费廷业务系统已接入10余家业内合作伙伴,交易规模超250亿元。

  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以浙商银行的表现最为亮眼。相关公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浙江银行依托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应收款链平台,已服务客户22646户,提供融资余额1446.43亿元,较年初增长51%。

  上述三家银行的三组数据,清晰地映射出银行在贸易金融领域布局区块链所取得的不俗成绩。在成绩的背后,则是区块链对当下贸易金融痛点的精准“施针”。

  陀螺研究院院长、深圳市信息服务业区块链协会副会长余维仁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区块链技术具备信息不可篡改、可追溯、分布式账本、多方信息共享等特点,与贸易金融业务具有天然的契合,因此成为传统贸易金融转型的有效解决方案。“区块链对贸易金融转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数据不可篡改,可降低交易摩擦;二是建立标准化流程,可提升交易效率;三是打破主权桎梏,可匹配交易供需;四是保证隐私安全,可实现柔性监管。”

  交通银行的区块链资产证券化平台是银行布局区块链的另一亮点。去年年报显示,交通银行的“链交融”作为业内上线的首个区块链资产证券化平台,目前已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业务8项,累计发行金额近千亿元人民币;发行资产支持票据业务4项,累计发行金额31亿元人民币。

  此外,政务、民生等领域也是银行布局区块链的重要战场。其中,工商银行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工银慈善链”,为全国近200家慈善机构提供服务;自主研发“征拆迁资金管理区块链平台”,有效解决征拆迁工作复杂度高、资金利用率低、资金流向监管难等问题。农业银行落地国内首个养老金联盟链,与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出养老金区块链应用系统,业务处理时间由12天缩短为3天。建设银行则运用区块链、大数据技术创新推出“民工惠”平台,累计服务客户400余万名。

  银行对区块链持续加大投入或成为常态。刘斌对记者表示,“一方面,未来银行要在数字金融、数字经济时代发挥作用,就必须加快对区块链技术的探索和投入;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区块链只有与上述众多技术融合应用才能发挥作用,这也需要银行加快探索区块链技术。”

  保险和券商投入有限

  仅少数头部企业试水

  不同金融机构,基础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也大不相同。与银行业相比,保险业和证券业等金融机构对区块链前沿技术的关注度明显不够。

  艾瑞咨询发布的研报指出,近两年来,金融机构对区块链技术的投入主要以银行为主,银行可以找到供应链金融、资产管理、跨境/跨行支付等区块链落地场景。与银行相比,保险业与证券业的落地场景相对较少,且自身基础信息化建设也需要加强,难有太多余力投入区块链,因此只有少数头部企业愿意投入资金进行区块链应用的探索。

  国际新经济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郑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商业银行转型金融科技银行是大势所趋,目前几大国有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都是科技银行的率先探索者。区块链的属性与银行业具有天然耦合性,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公开透明、难以篡改、可靠加密、防攻击等优点,非常符合银行业的业务需求,因此吸引了众多银行的积极布局。以招商银行为例,每年都有大量资金投入区块链领域。保险机构和券商也在努力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但多限于行业巨头,已有部分应用落地。

  中国平安在2019年年报中表示,中国平安的区块链综合服务平台已完成投产,应用在供应链金融、破产清算投票、云签约存证、溯源等业务领域,2019年实现业务交易量超过35万笔。其旗下的金融壹账通凭借国际领先的区块链技术,产品已覆盖中国所有大型银行、99%的城商行及52%的保险公司,并于12月13日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

  中国平安在2020年中报中也表示,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的供应链金融、破产清算投票、云签约存证、溯源等区块链业务完成交易量超过49万笔;与地方税务局合作共建产业税务联盟链,降低了企业办税成本和贸易融资风险。

  《证券日报》记者对多家券商的2019年年报和2020年中报梳理后发现,多家券商均有提及,要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

  国家工程实验室金融大数据应用与安全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资深企业级业务构架构师付晓岩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所有金融机构中,银行是最早试水探索区块链技术的。除了在金融机构中银行体量较大、对金融科技方面投入较多的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银行在区块链方面可应用的场景众多,相对也更容易落地。保险业和证券业在区块链技术方面的探索比较保守,可应用场景也较少,因此投入的积极性相对较低。但随着区块链金融基础设施的逐渐成熟与产业标准的逐步建立,保险业与证券业的区块链落地场景也将更加明确,随着资金投入的逐年增长,落地成果也将越来越多。

  3、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65亿辆 机动车驾驶人4.5亿人

  记者近日从公安部获悉:截至2020年9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65亿辆,其中汽车2.75亿辆;机动车驾驶人4.5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1亿人。

  据悉,今年三季度新注册登记机动车903万辆,增量明显高于去年同期。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2316万辆,同比增加54.5万辆,增长2.41%。分季度看,一季度新注册登记机动车577万辆,同比下降21.17%,受疫情影响明显;二季度新注册登记机动车836万辆,同比增长7.18%,机动车消费市场开始复苏;三季度新注册登记机动车903万辆,同比增加153.5万辆,增长20.48%,机动车消费市场明显反弹,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的城市69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个。其中,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的城市31个;超过300万辆的城市12个,依次是北京、成都、重庆、苏州、上海、郑州、西安、武汉、深圳、东莞、天津、青岛。北京汽车保有量超过600万辆,成都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重庆、苏州、上海汽车保有量超过400万辆。

  载货汽车保有量达2997万辆,今年三季度,新注册登记载货汽车达109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4.4万辆,增长46.11%,再创历史新高。危险货物运输车保有量达61.7万辆,较去年同期增加3.96万辆,增长6.86%。

  4、青岛将加大进口冷链食品管控力度

  记者从10月20日举行的青岛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第11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针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青岛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问题,青岛将加大进口冷链食品管控力度,从细微端把住关口。

  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陈万胜介绍说,青岛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管控:

  一是对在港口等口岸区域从事装卸搬运的人员、从事港口等口岸区域向冷库等场所运输的人员、在冷库等场所从事装卸搬运的人员以及其他在以上这些场所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的人员,在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后,在指定区域休息(不能离开该区域,当然更不能回家),这些人压力也很大,也非常辛苦。3-5天之内要进行1次核酸检测,连续作业超过5天的,每5天检测1次,对于其他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的从业人员,每7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完成本次作业后检测结果出具之前是要实行封闭管理的。

  陈万胜说,对所有进口的冷链产品每件必检,同时加大对相关环境的核酸检测力度,把疫情风险控制在“第一时间、第一环节”。

  二是做好进口冷链食品备案工作,凡购进进口冷冻冷藏食品的一级批发商,须于购进食品到达市区前24小时向目的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报备。同时对于进口水产品,省内进口商将进口水产品直接销售到省内的,由进口商出具《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合格证明》(以下简称《合格证明》);从省外购进进口水产品并在省内销售的,由购货商出具《合格证明》。肉类加工企业除了索票索证和进货查验记录外,进口畜禽肉类食品应当具备《合格证明》以后才能够进厂进行生产。

  三是持续加强对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清查整顿,继续加大整治的力度,科学指导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做好冷链食品加工环节防控,市场流通环节追溯管理、重点部位、重点环境的卫生消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等防控措施,结合各个环节冷链食品疫情防控明白纸,督促冷链食品的生产经营者全面做好风险排查、员工防护,严格落实“人物同防”等疫情防控工作。

Copyright © 2000-2014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7906号-4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301号  站长统计
电话:138 7885 8538 传真:0771-5553302
邮箱:ac@active-carbo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