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国内财经早间看点

华讯活性炭网综合
2023-06-27
阅读次数:426
阅读字体 【

  1、 “十四五”全国新增建设用地压减约300万亩

  按照每五年逐步递减趋势管控新增建设用地

  25日,第三十三个全国“土地日”主场活动在江苏南京举行,围绕“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这一主题解析土地政策、交流典型经验。此次活动发布了全国“三调”成果系列丛书以及新修订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启动了2023年“最美自然守护者”学习宣传活动。

  记者从活动上了解到,自然资源部在编制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即“三区三线”划定等工作中,合理确定并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强化边界管控。“十四五”期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将控制在2950万亩,比“十三五”期间压减约300万亩,此后按照每五年逐步递减的趋势,管控新增建设用地,倒逼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

  近年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耕地持续快速减少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目前,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相关考核办法已经出台,对于突破耕地保护红线等耕地保护突出问题将实行“一票否决”。

  2、 税务总局优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申报方式

  据国家税务总局官方微信公众号透露,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优化预缴申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有关事项的公告》,明确自2023年起,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在每年7月申报期申报享受上半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惠。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专项优惠政策,属于企业所得税税基式优惠方式的一种。通俗来讲,就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对企业发生的研发支出,除可以按实际支出的金额扣除外,还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多扣除一定比例,从而实现对企业研发行为的激励促进。企业研发投入越多,所减免的税款也就越多。

  据悉,前期国家税务总局在大兴调查研究过程中,收集到企业希望增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申报享受时点的诉求,并针对诉求开展专题研究,会同财政部、科技部就此专门报请国务院同意,最终形成优化调整的措施,允许企业在7月份预缴申报时就上半年发生的研发费用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目前,税务总局正在紧锣密鼓细化征管操作办法、调整信息系统、组织宣传辅导等准备工作,确保政策如期顺利落地。

  3、央行:5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54561.6亿元

  6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5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从债券市场发行情况来看,5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54561.6亿元。其中,国债发行7352.8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7553.5亿元,金融债券发行9844.5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7962.7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253.0亿元,同业存单发行21207.9亿元。

  截至5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149.3万亿元。其中,银行间市场托管余额129.4万亿元,交易所市场托管余额19.9万亿元。分券种来看,国债托管余额25.7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托管余额37.3万亿元,金融债券托管余额36.0万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托管余额32.0万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托管余额2.3万亿元,同业存单托管余额14.4万亿元。商业银行柜台债券托管余额421.4亿元。

  从债券市场运行情况来看,5月份,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26.2万亿元,日均成交12459.2亿元,同比增加25.9%,环比增加2.0%。单笔成交量在500万元-5000万元的交易占总成交金额的45.3%,单笔成交量在9000万元以上的交易占总成交金额的48.2%,单笔平均成交量4785.15万元。交易所债券市场现券成交3.4万亿元,日均成交1684.2亿元。商业银行柜台市场债券成交7.6万笔,成交金额154.1亿元。

  4、“个人碳账户”助力减排 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种树、乘公交、少用一次性筷子,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可以让人们在碳普惠、碳交易平台上赚取收益。在这样的市场机制激励下,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低碳行为,都可汇聚成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力量。

  事实上,随着碳普惠的发展,碳减排开始从企业飞入寻常百姓家。

  碳普惠是一项创新的自愿减排机制。这套机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碳金融”的方式,具体量化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行为,并赋予一定的价值,建立起以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正向引导机制,实现了个人碳减排“可记录、可衡量、有收益、被认同”。

  早在2015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启动碳普惠试点。近年来,多种类型的碳普惠机制越来越丰富。6月初,武汉碳普惠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市民扫码登录即可创建个人碳账户,践行乘坐公交地铁、租用共享单车、减少一次性用品等低碳行为后可获得碳普惠减排量。

  而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集团不久前也联合南京邮电大学上线了货运行业司机碳账户体系,首批“碳账户”率先向全国3000名货车司机开放。山西运城的货车司机范师傅通过碳账户减少空驶率,6月前半个月减碳1.51吨,获得平台发放的三张优惠券。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一些企业内部也推出了碳普惠试点。如,碳阻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就在公司内部推出了碳减排兑换商品试点,在员工间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碳普惠走向大众得益于技术的进步。“以前,如何准确计算个人减碳数量并形成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是最大难点。”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天说,随着数字经济和智能商业兴起,个人衣食住行的碎片化碳排放有了量化的可能,促进碳普惠走进日常生活。

Copyright © 2000-2014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7906号-4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301号  站长统计
电话:138 7885 8538 传真:0771-5553302
邮箱:ac@active-carbo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