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物镀锌工序及其控制

中国电镀网
2013-01-31
阅读次数:1404
阅读字体 【

   氯化物镀锌中由于镀液成分维护不当,可能会导致镀锌层质量的下降。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好电镀原料关

  要得到厚度均匀、结晶细致的氯化物镀锌层,选用具有良好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的镀锌工艺配方是重要的,但选择质量优良的原材料和添加剂更重要。若使用的氯化钾、氯化锌、硼酸、添加剂等成分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也同样无法获得高质量的镀锌层。对于有些原料必须进行双氧水一活性炭处理。如对氯化钾可用80℃以上的热水搅拌溶解,加30%H2O2lmL/L,搅拌lOmin左右,静置2h;再用5%NaOH溶液调pH值到7.0~7.5;然后,加活性炭29/L并加温到70℃,搅拌lh,静置沉淀2h,过滤即可。

  2.氯化物镀锌液主盐含量的控制

  氯化锌是镀液的主盐。一般随氯化锌含量的增加,允许电流密度上限提高,可以提高沉积速度和生产效率,还可减少金属杂质的影响,但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会随氯化锌含量增大而降低。氯化锌含量低,有利于提高镀液的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所以滚镀锌或形状较为复杂的零件挂镀锌宜采用锌浓度稍低的镀液。在氯化物电镀生产过程中,镀液中锌离子浓度呈上升趋势,这与镀槽中锌阳极板的多少以及镀液的pH值有关。

  3.镀液中氯化钾(钠)含量的控制

  氯化钾、氯化钠既是导电盐又是镀液的络合剂。在含大量氯化钾或氯化钠的镀溶液中,锌离子不是以简单阳离子形式存在,而是以各种络合阴离子形式如[ZnCh(H20)2]2一存在。严格讲,氯化钾(钠)镀锌液是络合物镀液,但由于Cr离子在阴极过程中起电子桥作用,催化了电极过程,因而无显著的极化作用。氯化钾(钠)含量的增加可提高镀液的导电性和分散能力。

  氯化钾含量高,镀液分散能力好,光亮电流密度范围宽,同时镀层光亮度提高。氯化钾含量从2109/L~2409/L无明显影响,若低于1809/L,上述性能下降。但含量过高将明显降低镀液的浊点,配槽时溶解也困难。因此氯化钾的含量宜取1809/L~2309/L,配槽时最好采用上限含量。

  4.镀液中硼酸含量的控制

  众所周知,硼酸是氯化物镀锌液中的缓冲成分,实际上硼酸还起弱的络合作用,在氯化物镀锌中,采用较高的硼酸含量有利于提高镀锌的电流密度,改善镀液的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提高镀层的均匀性,降低镀层应力。在硼酸含量低于259/L时,霍耳槽试片高区有应力,试片边缘上翘,硼酸含量过低,镀层高电流密度区容易烧焦,因此,硼酸含量必须高于309/L。由于硼酸在室温条件下的溶解度低,一般控制在309/L~409/L为宜。

  5.添加剂(光亮剂)的控制

  光亮添加剂通常是有机或者无机组合成分,有显著提高镀液阴极极化,改善镀液分散能力、覆盖能力,提高镀层光亮性和整平性的作用。

  添加剂的使用是否得当,对氯化物镀锌液、镀锌层性能的影响很大。通常随光亮添加剂加入量的增加,光亮电流密度范围扩大,镀层光亮度提高,但随着光亮剂添加量的增加,其镀层应力和脆性也会增加。所以在生产中应按照使用说明来控制光亮添加剂的含量。

  添加剂的补加要本着"少加勤加"的原则进行,尽可能减少有机物在镀层中的夹杂。补充光亮剂时,应先用4倍左右的水将光亮剂稀释,一边搅拌一边缓慢添加;补添光亮剂时,镀液温度不可太高,以防光亮剂载体成分析出。

  6.镀液pH值控制

  氯化物镀锌液的pH值通常控制在5~6之间。pH值低,高区光亮电流密度提高;但pH值<4.5时,镀层容易发雾,镀液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下降;pH值>6时,镀液容易混浊,高电流密度区镀层易烧焦。日常生产中,氯化物镀锌液的pH值会缓慢上升,可用5%~l0%左右的稀盐酸调整。并且同时补加硼酸。平时用盐酸调整镀液的pH值时,要在强烈搅拌下缓缓加入,以防止局部pH值过低使光亮剂析出。

  7.镀液温度的控制

  氯化物镀锌液有较宽的温度范围。根据不同的光亮添加剂的特点,在搅拌或阴极移动时,温度在15℃~50℃或更宽的范围;无搅拌或无阴极移动时,温度范围可更高些。一般镀液的温度低,其分散能力、覆盖能力较好,但光亮电流密度范围变窄,所允许的电流密度上限降低,在生产中必须相应降低阴极电流密度。镀液温度高时,允许的电流密度大,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但镀液的工作温度高,光亮添加剂的消耗也会明显增加。

Copyright © 2000-2014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7906号-4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301号  站长统计
电话:138 7885 8538 传真:0771-5553302
邮箱:ac@active-carbo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