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一农民发起承办水稻产业链发展研讨会 与会多是农民

江西日报
2013-04-15
阅读次数:727
阅读字体 【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业研讨会,发起和承办的是我省一名普通农民,会议只邀请了几位专家学者,参会的大多是皮肤黝黑、衣着朴素的农民。这是记者4月12日在南昌滨江宾馆“2013中国(江西)水稻产业链发展研讨会”了解到的情况。

  会场吹来清新“田野风”

  来自浮梁县庄湾乡的农民朱仁泽坐在前排中间位置,津津有味地听取中国粮食经济学会顾问、农业经济学博士程国强关于水稻产业链发展的讲话。

  朱仁泽在浮梁名气不小,承包了300多亩水稻田,年收入30多万元,而让他引以为豪的还有另一个身份——农民技术员。说起为何在春耕时节来到省城参加研讨会,朱仁泽打开了话匣子:“前两天主办方送来请柬,要我在农业专家面前谈种地经验、今后的打算,听说邀请了全国100多位水稻种植户,我不能错过这机会。”

  来自浮梁的江西九隆种粮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黎兵春,是这次会议的发起人和承办者。为了筹办此次会议,他花费了30多万元。“我觉得很值,我这样做就是为种粮大户们提供补足“短板”的机会,和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

  据介绍, 此次会议,包括工作人员共200人左右,来自我省和福建、河南等地的农民有180多名。讨论的话题很高端,譬如“科技与政策”、“食品安全与产业链建设”等热点话题。

  在会场穿梭,记者经常遇到穿着朴素、鞋子上带着泥巴、裤脚高高卷起的农民。黎兵春笑着告诉记者:“可别小看他们,他们都是当地的农业大户。”

  这么多农民同时出现在会场上,参加高端研讨会,一开就是一整天。宾馆服务员说,以前接待的都是西装革履手提公文包的人员,工作了十多年还是头一次看到这么多农民聚集的场面。大家都笑称,会场吹来一股“清新的田野风”。

  专家为江西农民所震撼

  这场别开生面的研讨会,让穿梭于全国各大高层论坛的程国强心里产生了“两个震撼”。

  他告诉记者,接到主办方的邀请后,他制作了多媒体发言稿。可在开会前一夜,得知来的并非专家学者而是农民时,又连夜赶写了一篇“草根化”的演讲稿。“与农民打交道,我们要用朴实的语言,这也是我学习的机会,比在田间地头搞调查来得快。”

  程国强告诉记者,这次会议让他有两个“震撼”:一是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农民参加研讨会,二是发起并承办会议的竟然是一位农民,就连“世界杂交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也发来贺词,这在以前全国高层论坛上没有过。

  大米深加工仍是“短板”

  研讨会上,有关专家透露 “十一五”期间,全省稻谷已基本实现了以卖原粮为主到加工销售品牌大米的重大转变。今年我省粮食生产播种面积稳定在552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力争210亿公斤,其中水稻播种面积5000万亩左右,稻谷总产力争202.5亿公斤,有望实现粮食生产“十连丰”。

  “尽管如此,大米深加工在江西仍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短板’。”粮食专家说,江西水稻要追求品质,从口感入手进行改良,提高单产,应开发大米蛋白、米糠油、淀粉糖等项目,有效带动本地区粮食产业和食品行业发展。

  会上,来自厦门的种植户向大家介绍水稻产业链的经验:水稻经过剥壳处理后,稻壳输送到电厂实现火力发电,燃烧后的稻壳变成了稻壳灰,稻壳灰经高科技开发变成活性炭;米糠送到车间提炼加工成米糠食用油,榨油后形成的米糠粕,还可以继续提炼出卵磷脂、肌醇、谷维素等产品;脱壳后的大米则成为品牌米。

  一席话,让农民们听得津津有味。“我种了40多年的水稻,确实没想到水稻能这样深加工。”我省水稻种植户说,此事对他们的启发很大,今后要努力朝这方面发展。

Copyright © 2000-2014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15007906号-4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301号  站长统计
电话:138 7885 8538 传真:0771-5553302
邮箱:ac@active-carbons.com